客行终日厌区区,暂借晴光照坐隅。
水漾龙鳞浮窣堵,莼开雉尾供伊蒲。
欲随渔子飞双桨,似与仙翁在一壶。
目乱风埃知有几,肯来幽处濯缨无。
沈与求的《次韵江元寿题宁境寺湖光亭》,是一篇充满诗意和画意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客行终日厌区区”:描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地旅行,对周围的环境已感到厌倦。这种情绪可能源于旅途的艰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不安。
“暂借晴光照坐隅”:尽管身处异地,诗人仍试图通过阳光寻找一丝温暖或慰藉。这里的“隅”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角落中寻求庇护的姿态。
“水漾龙鳞浮窣堵”:诗句中的“水漾”和“龙鳞”都是生动的自然景观,它们在水中泛起波纹,仿佛龙鳞一般,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而“浮窣堵”则形容这些景象在水面上显得异常壮观。
“莼开雉尾供伊蒲”:这里的“莼开”指的是莼菜在水中展开的样子,它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而“雉尾”则可能是指某些鸟类的羽毛,用来比喻莼菜的美丽。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欲随渔子飞双桨”:诗人似乎被这种宁静的画面所吸引,渴望像渔夫那样驾船而去,体验那份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的“双桨”不仅是实际的工具,也象征着一种追求自由与解脱的精神。
“似与仙翁在一壶”:将诗人自己比作仙人,暗示他超脱尘世的心境。这里的“在一壶”不仅指饮酒,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缩影,反映出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目乱风埃知有几,肯来幽处濯缨无”:诗人用“目乱风埃知有几”来形容自己对外界纷扰的无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而“肯来幽处濯缨无”则表明他宁愿选择远离尘嚣的地方,享受内心的平静。
《次韵江元寿题宁境寺湖光亭》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这首诗不仅让人领略到了自然的美景,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