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麦推还井大春,拂衣归伴卧云人。
胸中历历蟠三略,肘后时时校六淳。
已作移文排俗士,更将要术混齐民。
知闲聊复求闲地,岁晚功名恐逼身。

这首诗是苏轼在熙宁八年(1075年)所作,是一首咏物诗。首句“葱麦推还井大春”中的“葱”“大春”指的是一种植物,即葱和大青。第二句“拂衣归伴卧云人”中的“拂衣”是指整理衣襟,而“卧云人”则指卧龙。

注释:

  • 葱麦:指一种植物,葱和大青。
  • 推还:比喻回归或者回到原位。
  • 井大春: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地方名称,但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 拂衣:整理衣服的动作,表示离开或结束某种状态。
  • 归伴:陪伴,一起。
  • 卧云人:指诸葛亮,他曾经在隆中隐居,自比卧龙。
  • 胸中历历蟠三略:形容心胸开阔,对世事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 肘后时时校六淳:形容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情况,六淳可能是指《周易》的卦象,也指代其他事物。
  • 已作移文排俗士:已经写好了一封书信,用来排斥世俗之人。
  • 更将要术混齐民:更打算用他的法术来治理百姓。
  • 知闲聊复求闲地:知道闲暇时还要寻找一个空闲的地方。
  • 岁晚功名恐逼身:担心自己到了晚年,功名之事会对自己形成压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轼与诸葛亮的关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拂衣归伴卧云人”和“胸中历历蟠三略”等句子,都体现了苏轼对诸葛亮的崇拜和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苏轼的个性特征,也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