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瓦盆深漾细萍,雨多流却半瓣青。
夜凉偶出庭心看,缺处光涵三两星。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兼用典的诗。“老瓦盆深漾细萍,雨多流却半瓣青。”首句写景,以老瓦盆之深漾细萍为起兴,引出对庭院中庭心所见景象的描绘和联想。“雨多”二字是全篇的关键词,是全诗的核心意象,它统领以下四句,也统领了全诗。颔联紧承“雨多”,进一步展开描写:“夜凉偶出庭心看,缺处光涵三两星。”此联紧承“雨多”而来,写秋夜雨后的庭院景色,突出“雨多”的特点。“缺处光涵三两星”一句,化用了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中的诗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人将“炉火”与“星光”相比拟,以“炉火”喻指庭心的灯光,将庭院中微弱的灯光与夜空中明亮的星星进行对比,既表现了秋夜雨后庭院的幽暗,又突出了庭中灯光的明暗、大小,更显出庭中灯火的珍贵。“缺”字用得极妙,写出了雨水浸润,瓦盆缺损的意境,也写出了作者心情的孤寂、落寞。

【答案】

①老瓦盆深漾细萍,雨多流却半瓣青。

译文:瓦盆深处漾着细细的浮萍,雨下得太多流掉了大半边。

注释:老瓦盆,泛指瓦制器物。深漾,水中浮动,形容水波涟漪。细萍,浮萍。

②夜凉偶出庭心看,缺处光涵三两星。

译文:秋夜凉爽偶然走出庭心看,瓦盆残缺之处光含三两颗星星。

注释:“缺处”,指瓦盆缺损的地方。“三两星”即星星点点。

赏析:此诗题为“盆池二首”,从诗题来看,应该写于作者任淮南节度使期间,其时,作者在池沼之上建亭台,置灯烛,夜晚观月听风,饮酒赏月,十分惬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第一首,开头两句,写诗人在月光的笼罩之下,看到池水中的浮萍被雨水打湿后所呈现的形态:瓦盆里的水因雨水增多而溢出,使得半边盘子上的浮萍被水淋洗掉一半。“缺处”,指瓦盆缺损的地方;“光涵”,则是指池中的灯光被映照出来。“光涵”,即灯光照亮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由于雨水的增多,使得瓦盆中的水面被冲刷干净,只剩下了半边的盘子上还留有半边青苔般的浮萍。“流却”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打湿瓦盆后的情景。“半瓣青”,则是指青苔状的浮萍被打湿后的样子。“流却”二字,不仅表明了雨水之多,而且表明了雨水之急、急到连半边的盘子上都打湿了,连青苔状的浮萍都被打湿了。

第二首,开头两句,则是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看到瓦盆中残留的灯光被雨水打湿后所呈现的景象:夜色渐浓,他偶然走出庭心去欣赏那被雨水打湿后显得更加幽暗的灯光。“缺处”,指的是瓦盆缺损的地方;“光涵”,则是指池中的灯光被映照出来。“光涵”,即灯光照亮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因为雨水的增多,使原本就昏暗的灯光变得更加昏暗,以至于只有一两盏灯光被雨水打湿了。“缺处”,则是指瓦盆缺损的地方。“光涵”,则是指池中的灯光被映照出来。

则是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看到瓦盆中残留的灯光被雨水打湿后所呈现的景象:雨水把瓦盆打湿之后,原本就昏暗的灯光被雨水打湿了,变得更加微弱、昏暗,甚至只有两三点灯光还被雨水打湿了。“缺处”,指的是瓦盆缺损的地方;“光涵”则是指池中的灯光被映照出来。“光涵”,即灯光照亮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由于雨水的增多,使原本就昏暗的灯光变得更加昏暗,以至于只有两三盏灯光被雨水打湿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