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势称雄,凤凰台望浓。
潮翻江汉转,地扼楚淮冲。
平野频烽火,孤城半稑穜。
丹楹傍萧寺,尘扆识高宗。
注释:
龙虎势称雄,凤凰台望浓。
龙虎势称雄:指龙虎山的地势雄伟壮观。凤凰台望浓:指的是在凤凰台上远眺,视野开阔,景色壮丽。
潮翻江汉转,地扼楚淮冲。
潮翻江汉转:形容长江的潮水翻滚着涌向东方。地扼楚淮冲:指这个地方控制着楚淮之间的要冲,地势险峻。
平野频烽火,孤城半稑穜。
平野频烽火:指平原上的田野里不时传来烽火信号,表示边境有战事发生。孤城半稑穜:指的是一座孤零零的小城,一半被庄稼环绕。
丹楹傍萧寺,尘扆识高宗。
丹楹傍萧寺:指宫殿的朱红色门廊旁边是萧寺。尘扆识高宗:指的是尘埃飞扬,辨认出是高宗皇帝的身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描绘了金陵(今南京)的龙虎山和凤凰台的壮丽景色,以及周边的烽火、孤城、萧寺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龙虎势称雄,凤凰台望浓”,描绘了龙虎山上的气势雄伟,以及从凤凰台上俯瞰的景色壮丽。这里的“龙虎”指的是龙虎山的山水风光,而“凤凰台望浓”则是指站在凤凰台上,可以眺望到远方的美景。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金陵地区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
第二句“潮翻江汉转,地扼楚淮冲”,进一步描绘了金陵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这里“潮翻江汉转”指的是长江的潮水翻滚着涌向东方,象征着该地区的水路交通发达,与外界联系紧密;而“地扼楚淮冲”则是指这个地方控制着楚淮之间的要冲,地势险峻,有利于军事防御。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地理环境,突显了金陵地区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
第三句“平野频烽火,孤城半稑穜”,描绘了金陵地区的战乱频发和民生凋敝。这里“平野频烽火”指的是平原上的田野里不时传来烽火信号,表示边境有战事发生;而“孤城半稑穜”则是指一座孤零零的小城,一半被庄稼环绕,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百姓生活的艰辛。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战乱和民生问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最后两句“丹楹傍萧寺,尘扆识高宗”,则通过描绘宫殿的建筑风格和尘土飞扬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这里“丹楹傍萧寺”指的是宫殿的朱红色门廊旁边是萧寺;而“尘扆识高宗”则是说尘埃飞扬,辨认出是高宗皇帝的身影,表明了诗人对于古代帝王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金陵地区的自然景观、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该地区的壮丽景色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