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年已过纵心期,安得聪明及往时。
既老固应全晚节,虽贫岂暇计留资。
元非矫饰求为异,自是行藏要合宜。
曾记诗僧林下约,为将踪迹报渠知。
【注释】次韵奉答诸公:指诗人在接到诸公的书信后所作的回信。
衰年已过纵心期,安得聪明及往时——我已是年老之人,但还希望像年轻时那样能够随心所欲(纵心期)。
既老固应全晚节,虽贫岂暇计留资——既然年纪大了,就应当保全自己的晚节;即使贫穷,也顾不上考虑积蓄财物了。
元非矫饰求为异,自是行藏要合宜——本来不是假装矫饰以显示与别人不同(求为异),而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合乎道义。
曾记诗僧林下约,为将踪迹报渠知——曾经记得与诗僧在林下有过约定,如今要将我的踪迹告诉你们(渠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迟暮的感慨以及他对于名利看得很淡的人生态度。
首联“衰年已过纵心期,安得聪明及往时”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无奈和对年轻时可以自由放纵生活的回忆。
颔联“既老固应全晚节,虽贫岂暇计留资”,反映了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不贪图富贵。
颈联“元非矫饰求为异,自是行藏要合宜”,表明诗人追求的是真实自然的生活,并不刻意追求与众不同。
尾联“曾记诗僧林下约,为将踪迹报渠知”回忆了与诗僧的旧约,并表示要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告诉他们,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人生的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