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分虽深迹却疏,君居东婺我西湖。
儿曹方喜承毛檄,父执应容效鲤趋。
慨念旧游多宿草,仅馀二老见霜须。
诗来唤起相思梦,又向梅山得楷模。

【注释】:

  1. 投分:意指彼此有共同的情分。
  2. 东婺:古郡名,在今浙江省金华县西南,这里借指姜梅山所居的地方。
  3. 儿曹:即儿子们,曹是古代对人的尊称。
  4. 承毛檄:受朝廷委任出使。檄,古代一种文书,用木简制成。
  5. 效鲤趋:效,仿效,效仿;鲤,鲤鱼,这里指鲤鱼向水中游的样子。
  6. 宿草:指荒废、荒凉。
  7. 霜须:形容人的头发白得像初生的霜一般。
  8. 楷模:模范,榜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和姜梅山见面时写的。两人虽同为官,但交往不密,诗人很怀念与姜梅山的深厚友谊。此诗前半写相见,后半写忆旧。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
    开头两句“投分虽深迹却疏,君居东婺我西湖”,意思是我们虽相交甚深,但毕竟因为各自居住的地方不同,而使交往显得有些疏远。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姜梅山的深情厚谊,又透露出自己因公务繁忙而未能常相聚的遗憾。接着两句“儿曹方喜承毛檄,父执应容效鲤趋”则表达了对老朋友的祝愿与期望。“儿曹”指的是自己的儿子们,他们能够顺利接受朝廷的任命,前往东婺(姜梅山所居之地)任职;而父亲您也应该从容地接受这次任命,效仿当年孔子从鲤趋学的故事。
    接下来的两句“慨念旧游多宿草,仅馀二老见霜须”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老友的思念之情。这两句中,“旧游”指的是过去与姜梅山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宿草”比喻岁月蹉跎,友情渐淡;“霜须”则形象地描绘了两位老人的苍老之貌。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以及对两位老友日渐稀疏的交往的惋惜。
    最后两句“诗来唤起相思梦,又向梅山得楷模”则是诗人寄给老朋友的一种期待与希望。“诗来唤起相思梦”意味着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又向梅山得楷模”则表达了希望老朋友能够继续保持那份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也寄托了他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