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淮阴娑罗树,霜露荣悴今何如。
能令草木死不朽,当时为有北海书。
荒碑雨侵涩苔藓,尚想墨本传东吴。

【注释】

  1. 沈文伯:人名,这里指沈约。
  2. 娑罗树碑:传说为东汉末年祢衡所作的《鹦鹉赋》中的赞颂鹦鹉的碑文,后被用作比喻,指诗文。
  3. 楚州: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县名,位于淮安市境内。
  4. 霜露荣瘁今何如:意指如今这棵娑罗树还是否如往日般繁茂?
  5. 能令草木死不朽:意指这棵娑罗树能使得植物都变得不朽,即永不枯萎。
  6. 北海书:指曹操所写的《观沧海》,诗中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句子,因此用来借指曹操。
  7. 荒碑雨侵涩苔藓:意指荒芜的墓碑上长满了苔藓。
  8. 墨本:指碑文中的文字。传东吴:意指这些文字流传至今,仍然在东吴一带(即现今的中国东部地区)保存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从沈约处乞求到一块娑罗树碑的题赠之作。
    首句“楚州淮阴娑罗树,霜露荣悴今何如”,写向沈约乞求得到娑罗树碑的缘由和目的:我来自江南的楚州(今淮安市),来到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这棵娑罗树,历经霜露的侵袭,已经显得憔悴不堪了,如今又怎么样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这棵娑罗树的眷恋之念。
    次句“能令草木死不朽,当时为有北海书”,意在说明娑罗树碑的特点:它能够使花草树木都得以生存而不致死亡,这是因为它曾经被曹操所书写过。这里的“北海书”是指曹操所作的《观沧海》诗中的句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曾游历碣石山,登临碣石而观沧海,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因此,这棵娑罗树碑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句“荒碑雨侵涩苔藓,尚想墨本传东吴”,意在描绘娑罗树碑的现状:荒芜的碑文已经长满了苔藓,但仍然让人怀念起那碑文上的文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棵娑罗树碑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通过描写娑罗树碑的来历、特点及其现状,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