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积阴地,浮云朝莫生。
秋来不为雨,庭户含孤清。
南方八九月,残暑尚未平。
大火正西流,乃得逃炎蒸。
衰柳弄金飙,幽蝉咽复鸣。
渐欣泉石趣,已厌葛衣轻。
夙昔抱幽志,何心守硁硁。
已能闭诸外,无忧人事萦。
译文:
七月十日天气阴郁,江海积阴地,浮云朝莫生。秋来不为雨,庭户含孤清。南方八九月,残暑尚未平。大火正西流,乃得逃炎蒸。衰柳弄金飙,幽蝉咽复鸣。渐欣泉石趣,已厌葛衣轻。夙昔抱幽志,何心守硁硁。已能闭诸外,无忧人事萦。
注释:
- 七月十日:指农历的七月十日,古代以干支记年,“乙酉”为七月,“庚子”为十日,所以这里说“七月十日”。
- 天阴:天空阴暗,没有阳光。
- 江海:泛指江河湖海,这里用来形容地势高耸的山峦或高地。
- 阴地:指地势低洼之地,这里用来形容山峦的背阴之处。
- 浮云朝莫生:浮云从早晨到傍晚不断出现。
- 秋来不为雨:秋天来了却不会下雨。
- 庭户含孤清:庭院的门窗户户显得孤单清冷。
- 南方八九月:指南方地区在八九月的时候。
- 残暑尚未平:残存的暑气还没有完全消散。
- 大火:古代对火星的称呼,这里用来比喻太阳。
- 西流:向西流动,即太阳运行的方向。
- 乃得逃炎蒸:才能够躲避炎热的夏季。
- 衰柳弄金飙:枯萎的柳树枝条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
- 幽蝉咽复鸣:深藏不露的蝉儿时而鸣叫时而停止,声音低沉而悠长。
- 渐欣泉石趣:渐渐地喜欢上山水之间的情趣。
- 已厌葛衣轻:已经厌倦了轻薄的麻衣。
- 抱幽志:怀有隐居的愿望。
- 何心守硁硁:何必在乎世俗的看法和议论。
- 闭门:关闭门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七月十日天阴”,直接点明了时间。次句“江海积阴地,浮云朝莫生”,描绘了江海之滨的景象,以及浮云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第三句“秋来不为雨,庭户含孤清”,表达了诗人对于秋日雨天的不满,以及自己身处空旷庭院时的孤寂之感。
随后,诗人将视角转向南方地区,描述了那里的八月和九月,以及夏天余热仍未消退的情景。接着,他提到了“大火正西流,乃得逃炎蒸”,意味着只有在大火向西流动的时候,才能逃离炎热的夏季。这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景象,又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清凉之地的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衰柳弄金飙,幽蝉咽复鸣”,描绘了秋风中枯萎的柳树随风摇曳,深藏在树丛中的蝉儿时而鸣叫时而安静的场景。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既衬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又增添了诗意。
最后两句“渐欣泉石趣,已厌葛衣轻”,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间的情趣的喜爱,以及自己对于轻薄衣物的厌倦。这两句既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又与整首诗的主题相呼应。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孤独、迷茫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