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溟有馀力,扬子生狂澜。
素秋将西渡,伫立成盘桓。
吾岂怀土人,苦厌世事艰。
自念从此去,何时复丘樊。

【注释】

沧溟:大海,这里指长江。扬子: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曾仕于汉成帝、哀帝时,因劝谏被贬为长罗令(今四川省绵竹县东北)。南屏:指南朝梁元帝的太子萧纲,字世缵,武帝长子(据《南史》卷二《梁本纪》)。师:同“斯”,对人的尊称。丘樊:山冈或土阜,这里代指隐居的地方。

【赏析】

此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后所作,抒发了作者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厌倦。

开头两句写自己辞官归隐的心情。诗人在江边遥望,看到沧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扬雄生出了狂澜。沧海,即大海,这里指长江。扬子,指扬雄,东汉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他曾做过汉朝的太中大夫、给事黄门郎、给事中等官职。因反对外戚专权,多次上书直言敢谏,被免职放逐至长沙王太傅。后来才又任为大夫。他著有赋颂杂文十一篇,其中《甘泉赋》《河东赋》最为著名。扬雄一生崇尚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与儒家学者多有不合。其著作中有许多抨击世俗儒者虚伪之语。

中间四句写自己辞官归隐后的情怀。秋气已深,我正欲渡河向西去,却久久不能离去。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欲离尘世而归自然的志向。然而作者又想到:难道我就真的像人们一样留恋家乡吗?我怎能厌恶世间的艰险呢!自问归隐之后,何时才能再次回到那隐居之地?

最后两句,作者以反诘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辞官归隐后对隐居生活向往之情。全诗用典贴切,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简净流畅,风格自然朴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