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阁夜不寐,耿耿对华烛。
眼病懒读书,投老亦忘欲。
华宠非我愿,终不蹈迫辱。
五亩穷巷居,薄有数斗粟。
归来解衣袂,何为愧仰屋。
天晴步明月,雨暗一棋局。
四夷正耀兵,百姓食不足。
为谢支离疏,吾方外羁束。

【诗句释义】

夜坐有感:夜晚独自坐着感慨万千,心中有所感触。

斋阁夜不寐:在书房的书房里辗转难眠。

耿耿对华烛:耿耿,明亮的样子;对,面对;华烛,指明亮的蜡烛。整句诗的意思是:我对着明亮的蜡烛难以入睡。

眼病懒读书:眼病导致我懒得读书。

投老亦忘欲:到了晚年也忘记了欲望。

华宠非我愿,终不蹈迫辱:华宠,指华丽的宠爱;我愿,指我的愿望;蹈迫辱,指承受屈辱。整句诗的意思是:华丽的宠爱不是我所愿意的,我决不会去承受屈辱。

五亩穷巷居,薄有数斗粟:居住在偏僻的地方,只有几斗粮食。

归来解衣袂,何为愧仰屋:回来解开衣服,为何感到羞愧呢?

天晴步明月,雨暗一棋局:天气晴朗时漫步在明亮的月光下,下雨天时下棋局中笼罩着昏暗的色彩。

四夷正耀兵,百姓食不足:四方少数民族正在兴兵打仗,老百姓的食物都不够吃。

为谢支离疏,吾方外羁束:为了感谢我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的状况,我现在被束缚在外,不能自由地行动。

【译文】

我在书房里辗转难眠,因为眼病而不愿读书。年岁已高也忘记了欲望,华丽的宠爱也不是我所愿意的,我决不会去承受屈辱。

住在偏僻的地方,只有几斗粮食。回来后解开衣襟,为什么还感到羞愧呢?天气晴朗时漫步在明亮的月光下,下雨天时下棋局中笼罩着昏暗的色彩。四方少数民族正在兴兵打仗,老百姓的食物都不够吃。

我感谢自己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的状态,现在被束缚在外,不能自由地行动。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内心活动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在书房中无法入眠、眼病缠身和身体不适时的无奈与辛酸。诗中通过描绘诗人身处书室中的苦闷与无奈,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思考,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挣扎。同时,诗人对于外界的繁华和自己的清贫之间的差距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联“斋阁夜不寐,耿耿对华烛”,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辗转难眠的情景,明亮的烛光映照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耿耿”形容思绪纷乱,难以平静。“对华烛”意味着诗人面对着明亮的蜡烛,内心充满了焦虑和困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书房中无法入眠的状态,以及他对外界事物的关注和思考。

颔联“眼病懒读书,投老亦忘欲”,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体不适和意志消沉的状态。“眼病”指的是诗人因眼病导致的视力问题。“懒读书”意味着诗人不愿意阅读书籍,可能是由于视力问题或者阅读困难。“投老”表示诗人已经到了晚年,已经放弃了追求名利的欲望。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身体上的不适和精神上的疲惫,以及他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减退。

颈联“华宠非我愿,终不蹈迫辱”,表达了诗人对于华丽宠爱的态度和拒绝屈辱的决心。“华宠”指的是华丽的宠爱,诗人并不希望受到这种待遇。“我愿”意味着诗人的愿望,他并不期望自己受到这种待遇。“终不蹈迫辱”表示无论面对怎样的屈辱,诗人都不会屈服或妥协。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的坚定立场和自尊心。

尾联“五亩穷巷居,薄有数斗粟”,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简陋,但生活尚可的状况。“五亩”指的是有限的土地面积,用来描述诗人居住的环境。“穷巷”表示偏僻的地方,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薄有数斗粟”意味着诗人家中只有少量的谷物。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尾联“归来解衣袂,何为愧仰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自嘲。“归来”表示诗人回到家中。“解衣袂”意味着他摘下了自己的外衣和袖子。“仰屋”是形容他抬头望向屋顶的动作。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和自嘲,他似乎对自己的境遇感到羞愧。

尾联“天晴步明月,雨暗一棋局”,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象面前的不同感受。“天晴”表示天气晴朗,而“步明月”则让人联想到在明亮的月光下漫步。然而,“雨暗”则暗示了雨天的到来和棋局的阴暗色彩。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不同情感体验,从明亮到阴暗,从喜悦到忧伤。

尾联“四夷正耀兵,百姓食不足”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担忧和不安。“四夷”指的是周边的国家或民族,这里暗示了战争的爆发和人民的困境。“正耀兵”表示他们正在进行战争或准备战争。“百姓食不足”则描述了百姓们面临食物短缺的情况。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担忧,以及对于人民生活的关注。

尾联“为谢支离疏,吾方外羁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和自我调侃。“为谢”表示为了感谢某种情况,这里可能指的是自己的身体状态。“支离疏”意味着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的状态。“吾方外羁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无奈和自嘲。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和自我调侃,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己被束缚在外、无法自由的无奈感受。

《夜坐有感》这首七绝以诗人的内心活动为线索,通过对诗人在书房中辗转不眠、眼病缠身、身体不适等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外界繁华和自我清贫之间差距的反思和感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华丽宠爱的不屑和对于个人尊严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