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求为阳羡令,轻舟已有鸱夷兴。
最爱铜棺山峻极,自结篮舆陟云径。
铜棺山插南斗魁,下视群峰如突犀。
太湖千里在眉睫,高深从此穷攀隮。
欣然有意即独往,明月夜夜眠荆溪。
当时便可跨黄鹄,何意人间同木鸡。
飘飘数年如一梦,尔来卜室齐山西。
故人多谢姚夫子,数枉车马来山蹊。
秋风忽指阳羡去,欲脱黄绶躬锄犁。
人生衣食苟自足,何为卑辱趣尘泥。
田间九月白酒熟,鲈鱼正肥多置篦。
老夫为君更破戒,临风引领长江堤。
【译文】
我过去曾求做过阳羡的县令,轻装上船已有鸱夷兴。
最喜欢铜棺山险峻至极,自己结着篮子车攀上云径。
铜棺山插在南斗星魁上,往下看群峰如突犀。
太湖千里在眉睫下,深潭从此穷攀隮。
欣喜地有意独往,明月夜夜眠在荆溪。
当时便可跨黄鹄,为何人同木鸡?
飘飘数年如一梦,如今卜室齐山西。
故人谢过姚夫子,数枉车马来访山蹊。
秋风忽然指向阳羡去,要脱下黄绶躬于锄犁。
人生衣食苟自足,何必卑辱趋尘泥。
田间九月白酒熟,鲈鱼正好多置篦。
老夫为君更破戒,临风引领长江堤。
【注释】
①世美:指陶渊明。②轻舟:泛指小船。③鸱夷:传说中越王勾践灭吴后,把西施和苦役用的革囊(即鸱夷)扔进江底,后人用“鸱夷”指代被弃之物。④篮舆(lán yú):用草做成的坐具。⑤铜棺山:在今江苏宜兴西南。⑥南斗魁: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颗星,叫斗魁。⑦群峰:许多山峰。⑧攀云径:攀登云雾缭绕的山路。⑨黄鹄:指传说中的仙鹤,这里指隐居者。⑩何意:岂料,哪料到。⑪缥(piāo)然:形容高远的样子。⑫卜室:占卜居处。⑬谢:辞别。⑭黄绶:黄色的丝带。⑮履(rí)犁:耘耕。⑯苟:只要。⑰卑辱:低贱、屈辱。⑱田中:田地里。⑲九月:指秋季。⑳置篦(bì):把梳子放在篦子上。㉑引:引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世美有深厚的友谊,他作此诗赠给友人,以抒写对世美的怀念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淡薄的态度。
开篇两句,诗人说自己当年曾求做过阳羡的县令,那时轻装简行,已经扬帆起程了。诗人用“轻舟”“鸱夷”等词语描绘自己当时的生活状态,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说:“最爱铜棺山峻极,自结篮舆陟云径。”意思是说,他对那铜棺山的峻峭景色情有独钟,自己结着篮子车,攀登云雾缭绕的山路。这里的“篮舆”是指竹制的旅行工具,用来形容诗人行走在山林中的情景,既富有诗意,又形象生动。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铜棺山的所见所感。他说:“铜棺山插南斗魁,下视群峰如突犀。”“南斗魁”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颗星,古人以为它代表着天帝的权威,所以用“插”字来形容铜棺山的气势磅礴,显得十分壮观。同时,诗人还描绘了山下群峰的雄伟景象,用“如突犀”来形容山峰的陡峭,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诗人转向自己的心境。他说:“太湖千里在眉睫,高深从此穷攀隮。”意思是说,太湖的广阔景象就在眼前,从此可以穷尽攀登的乐趣。这里的“穷攀隮”是指攀爬山峰的乐趣无穷无尽,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人继续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说:“欣然有意即独往,明月夜夜眠荆溪。”意思是说,一旦决定隐居生活,就会毫不犹豫地踏上归途,在明月下安睡在荆溪边。这里的“荆溪”是地名,指的是一条位于荆溪边上的小河,诗人在这里选择隐居,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这种决定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展示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雄心壮志。他说:“当时便可跨黄鹄,何意人间同木鸡。”意思是说,如果当初能够像黄鹄一样振翅高飞,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平庸无为了。这里的“木鸡”是指一种没有翅膀的鸟,用来比喻那些庸庸碌碌、毫无作为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于世俗名利的淡薄态度。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的感慨。他说:“飘飘数年如一梦,尔来卜室齐山西。”意思是说,这些年过去了就像一场梦,如今决定在西边建造住所。这里的“飘飘”是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意思,而“一梦”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因为他认为隐居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诗人再次表达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说:“故人多谢姚夫子,数枉车马来山蹊。”意思是说,老朋友请谢过姚夫子,多次派人来拜访山间的小路。这里的“谢过”是指感谢,而“枉车马”则是形容客人来访时的盛况。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感激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世美之间的深厚友情,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薄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价值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