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景避世欢,栖迟在丘壑。
公子引车骑,相访南山崿。
长离舞员嵩,同为九皋鹤。
晚节虽殊途,仿佛当年乐。
间关幽鸟哢,凌乱馀花落。
春风岂有意,群生自回薄。
夙昔钦二妙,联函得佳作。
顾予非季子,何足闻古乐。
葩华玩洒藻,银钩窥雅博。
故知霄鸿意,不为尘埃铄。
吾蚤拙世用,投老更衰索。
惭无锦绣段,何由报金错。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
我避开世俗的快乐,栖身在山间水畔。公子你驾车来访南山之巅。长袖轻舞如鹤,同为仙鹤共飞九皋。晚年虽不同路,仍似当年欢乐。幽鸟声中关关,落花满地凌乱。春风无情,万物自然生长。早先钦佩二位妙手,如今联函得佳作。我非季子,何足听闻古乐?
葩华洒落,银钩窥雅博。故知霄鸿意,不为尘埃铄。
早年拙于世用,投老更衰索。惭无锦绣段,何由报金错。
注释:
- 余景避世欢,栖迟在丘壑:指隐居生活。余景,指夕阳西下的景象。避世,指隐居。欢,快乐。栖迟,指停留、居住。丘壑,指山川沟谷。
- 公子引车骑,相访南山崿:指有人邀请公子来访问。南山,指终南山。崿,指山崖。
- 长离舞员嵩,同为九皋鹤:指长袖飞舞如鹤。长离,指长袖。员嵩,是人名。九皋,指深林、高台。鹤,指仙人、隐士。
- 晚节虽殊途,仿佛当年乐:指晚年的生活与过去一样愉快。晚节,指晚年时期。殊途,指不同的道路。当年乐,指过去的欢乐。
- 间关幽鸟哢,凌乱馀花落:指鸟儿鸣叫,花儿飘落。间关,是鸟儿的声音,形容声音婉转悠扬。幽,指深远、幽静。哢,鸟鸣声。馀花,指凋零的花朵。落,指飘落。
- 春风岂有意,群生自回薄:指春风没有特别的意思,只是吹拂着万物回归大地。岂,表反问语气。有意,有目的、用心。回薄,指回归大地、返回原位。
- 夙昔钦二妙,联函得佳作:指从前非常钦佩这两位才子的才华,如今收到他们的佳作。夙昔,以前、从前。钦,敬重、钦佩。联函,书信、信函。
- 顾予非季子,何足闻古乐:指我不像季札那样精通音乐。顾予,指自己。非,表否定意义。季子,即春秋时期的吴国大臣季札,以善于欣赏和演奏各种乐器而著名。何足闻古乐,不值得一听古代的音乐。
- 葩华洒藻,银钩窥雅博:指文章华丽如鲜花洒满水面,文字优美如银色的钓钩窥探出典雅博大的内涵。葩华,指花朵、花卉。洒藻,洒水使花瓣更加艳丽。银钩,比喻文笔锋利如银钩。窥雅博,指洞察到高雅深邃的内涵。
- 故知霄鸿意,不为尘埃铄:指明白诗人的志向和感情,不被世俗所污染。霄鸿,指高飞的大雁。
- 吾蚤拙世用,投老更衰索:指年轻时不善于运用才能,年老了更是无所作为。蚤,早、年轻时。拙,不善于、笨拙。世用,指世俗中的才能或机会。
- 惭无锦绣段,何由报金错:指羞愧没有华丽的丝织品来表达感谢之情。锦绣,指精美的丝织品。段,指一段或一小块。报金错,回报金玉般贵重的礼物。
赏析:
本诗通过酬答友人的诗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友情和对他们才华的钦佩,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境遇和心境。
首联“余景避世欢,栖迟在丘壑”,描述了自己远离尘世喧嚣,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这里的“余景”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避世欢”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颔联“公子引车骑,相访南山崿”,则是对朋友的描绘。他们热情地邀请诗人前往南山游玩,这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而诗人对这次邀请的回应则是“长离舞员嵩,同为九皋鹤”。这里用长袖翩翩起舞的形象来形容自己的飘逸洒脱,以及与仙人、隐士一起在深林高台上翱翔的畅快感。
颈联“晚节虽殊途,仿佛当年乐”,则是对自我经历的回顾。虽然晚年的生活与过去不一样,但仍然能够感受到过去的快乐和满足。这里的“晚节”,既可以理解为晚年时期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人生道路上的不同阶段。而“仿佛当年乐”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尾联“间关幽鸟哢,凌乱馀花落”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鸟儿的鸣叫声和落花的纷乱,都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这里的“间关”和“凌乱”都是形容声音和画面的词语,它们共同塑造了一个生动的画面。
最后两句“春风岂有意,群生自回薄”则是对整个诗篇的总结和感慨。春风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一种自然的吹拂。它让万物回归大地,也让人回归内心。这里的“回薄”可以理解为回归和平静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的过程和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变化。它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展望。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境遇和心境,以及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