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年奔走缭乡隅,暂此凭栏意已殊。
一水光明平处现,四山容色淡中铺。
莫羞尘鬓临冰鉴,自有灵原照玉壶。
浸碧主人应领会,试言此碧有耶无。

诗句释义: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

穷年奔走缭乡隅,暂此凭栏意已殊。

一水光明平处现,四山容色淡中铺。

莫羞尘鬓临冰鉴,自有灵原照玉壶。

浸碧主人应领会,试言此碧有耶无。

译文:

仙山知寺志刚寄给我一首浸碧唱和诗,我对此很感兴趣,就试着写了这首《漫继其韵》。

整年奔波劳累,现在终于有机会暂时停下脚步,凭栏远眺,心境已大不相同。

眼前这清澈的水面在明亮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四周的山峰也在这淡雅的色彩中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不要因为年岁已高而羞涩地面对镜子,因为我的心灵就像灵源一样照亮了如玉一般的壶。

浸碧的主人应该能明白这首诗的意义,试着说说这首诗中是否真的有这样的意境。

赏析:

此诗是作者收到志刚寄来的浸碧唱和诗后,即兴所作的一首答诗。全诗紧扣“浸碧”这一主题,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首联“穷年奔走缭乡隅,暂此凭栏意已殊。”表达了诗人整年奔波劳碌,如今终于可以暂时放下忙碌的生活,凭栏远眺,心境大为不同。这里的“穷年奔走”,“缭乡隅”,既描绘了诗人辛勤劳作的形象,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疲惫与无奈。而“暂此凭栏意已殊”,则揭示了诗人在这一刻所感受到的轻松与愉悦。

颔联“一水光明平处现,四山容色淡中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美景。这里用“一水”和“四山”分别指代了江水和山峰,通过对比“光明”和“容色”这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宁静与清澈,以及山峰的雄伟与壮观。同时,“平处现”和“淡中铺”这两个短语则巧妙地传达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莫羞尘鬓临冰鉴,自有灵原照玉壶。”则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自信与坚定。在这里,“冰鉴”指的是冰制的镜子,象征着纯净与清澈;而“玉壶”则是古人常用来盛放美酒的器皿,象征着美好与珍贵。诗人通过对比这两者,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尾联“浸碧主人应领会,试言此碧有耶无。”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诗人再次提到“浸碧主人”,可能是在引用某个典故或比喻,但具体内容已经无从考证。而“试言此碧有耶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讨的问题:这美丽的景色是否真实存在?这个问题引发了读者的深思,同时也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此诗以“浸碧”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值得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深入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