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喜从来巧聚门,刖人有足未为尊。
人生何用家万石,世事还输酒一尊。
荒径赋归人已远,急流勇退意犹存。
功名千古成何事,眼底荣枯不足论。
忧喜从来巧聚门,刖人有足未为尊描述了人生起伏的无奈和对现实的看法。诗中指出无论人生经历如何变化,最终都难以摆脱命运的安排。人生何用家万石,世事还输酒一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和世俗成就的看法,认为这些都不值得追求,因为生命的本质远比这些更为重要。
下面将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第一联:“忧喜从来巧聚门,刖人有足未为尊。”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哲理的场景,表达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人生中的痛苦与快乐可能都是暂时的,而且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我认知。这里的“忧喜”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喜怒哀乐,而“巧聚门”则意味着这些情绪往往是相互交织、难以分离的。
第二联:“人生何用家万石,世事还输酒一尊。”这一联进一步探讨了生命的真谛。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提出人生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是拥有无尽的财富或是高官厚禄吗?显然不是,因为这些都无法带来持久的幸福。相反,诗人更倾向于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即在饮酒作乐中得到满足。这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一种向往,以及对物质追求之外的精神享受的重视。
第三联:“荒径赋归人已远,急流勇退意犹存。”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退隐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述一个场景——一个人离开了喧嚣的官场,回到了宁静的田园生活中。这个场景象征着对简单生活方式的回归,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纷扰世界的逃避。同时,“急流勇退”表达了诗人对于及时行乐、把握当下的态度。即使退隐,心中的壮志依然没有泯灭,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第四联:“功名千古成何事,眼底荣枯不足论。”这是整首诗的升华之处,也是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看待。诗人认为,即使是千秋万代的成就,对于人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名利的得失更应该被淡忘。这里强调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即不必过于执着于一时的荣辱得失,而是要有一种看透生死、超越名利的心态。
《和林簿二诗》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在思想上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人生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人生挑战时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