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花忽作挼云倾,腊梅便欲迎嘉平。
青灯已照浪头宿,夜长更苦风连明。
榆黄柳绿已衰悴,空馀疏星漾寒水。
想君怀抱亦凄然,况我飘零谁复齿。
不须闻此涕阑干,人今得归仍得官。
未应百炼遽磨灭,他年尚识霜钟栾。
心知薄领令人俗,赖有烟波双属玉。
长沙纵使贾生归,只恐樽前凋鬓绿。
这首诗是诗人刘克庄在元末明初时写的,当时他正流落江湖。诗中通过描写自己和友人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同情之情。
首句“云花忽作挼云倾”,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朵云彩突然化作一朵鲜花,如同被揉碎一般倾倒下来。这里的“挼”是形容云彩的形状像花朵,而“倾”则表示云彩从天上飘落至地上。这两句诗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云彩的美丽,又为下面的诗句铺垫了背景。
第二句“腊梅便欲迎嘉平”,则是以腊梅花盛开的景象来暗示友人的归来。这里用“嘉平”指代一个特定的日子,即友人的生日或归期。这句诗通过对腊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
第三句“青灯已照浪头宿”,描述了自己夜晚投宿的情景。这里用了“浪头”来形容江水汹涌,而“青灯”则是指油灯发出的微弱光芒。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投宿的艰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接下来四句,诗人继续描绘了与友人共度时光的画面。其中“榆黄柳绿已衰悴,空馀疏星漾寒水”一句,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万物凋零的景象。这里用“榆黄”和“柳绿”分别指代榆树和柳树的颜色,而“衰悴”则表示它们已经失去了生机。同时,诗人还提到了“空馀疏星漾寒水”,意味着夜空中只有稀疏的星光在水面上闪烁,给人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想君怀抱亦凄然,况我飘零谁复齿。”这里诗人想象着朋友的心情也会变得忧郁起来,而我这样的漂泊之人又有谁能够理解呢?这里的“飘零”一词不仅描述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也隐喻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早日度过难关,重回安宁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和友人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内心的感受。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让人读来心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