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得至美,乃能游至乐。
兹理难与言,纷纷徒尔学。
五经陈纵横,夫岂非糟粕。
吾方任常然,来者尚吾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理解内容是答题的关键。题干中要求赏析“至乐斋”,这是对诗歌的概括性评价,可以从主题、结构、语言等角度入手分析。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写自己的读书体会,表达了自己对于读书的态度:读书是为了获取真知,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形式和技巧,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其次,从诗歌的结构来看,首句提出观点,后三句进行论证说明,结构严谨。第三,从语言来看,诗人用“至人得至美”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兹理难与言”表明自己对于这种读书方法的不理解。

从诗歌的思想感情来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读书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读书方法的困惑,表达了自己对于读书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于学习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至人之为学,必求之于至美,然后能游于至乐。

至于此理,难以言说,而学者却纷纷效法之,徒然地学习而已。

五经所传述纵横家之学,难道不是糟粕?

我之所以任随自然之道,乃是希望后来者有所觉悟。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的读书态度:读书要追求高深的境界,不能只满足于形式的模仿。诗人在诗中指出了两种读书方法的不同:一种是“至人得至美”,另一种则是“乃能游至乐”。前者强调读书要追求真理、掌握真谛,后者则认为读书可以为了娱乐、消遣。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诗人认为“兹理难与言”,即后者的方法难以讲清楚。因此,诗人提倡的是第一种读书方法。

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于学习的热爱之情。他对学习充满激情,希望将来的学者能够有所醒悟,不要仅仅停留在模仿的阶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