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山阴行,还寻广陵路。
此身未许闲,长负沧洲趣。
往来古寺居,再与高僧遇。
俗虑虽暂空,劳生竟难诉。
【注释】
将赴淮南:前往淮南。淮南,古郡名,今安徽寿县,为唐时重要交通枢纽,多有往来商旅,故称淮南。
再过:再次经过。
萧山昭庆寺:即昭庆寺,在今浙江杭州。
阇梨叔师:僧人名。阇梨,梵语的译音,意为“教师”。
始作山阴行:指诗人初次来到山阴,也就是现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长负沧洲趣:常怀归隐之情。沧洲,泛指江湖。
劳生竟难诉:劳苦的生活终究无处诉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初入山阴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厌倦,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
首联“将赴淮南再过萧山昭庆寺阇梨叔师所居”,点出了作者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昭庆寺和其住持僧。
颔联“始作山阴行,还寻广陵路。”两句写自己初到山阴(今绍兴)的心情。山阴,山阴道士,指隐士,这里指作者。作者初来乍到,心情是复杂的,既有新奇之感,又有孤独之感,但更多的是对官场生活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颈联“此身未许闲,长负沧洲趣。”“此身未许闲”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不愿做官。“长负沧洲趣”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既厌倦官场生活,又向往隐逸生活。
尾联“往来古寺居,再与高僧遇。”这两句写自己与古寺和高僧的交往。古寺和高僧都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而作者与他们交往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译文】
即将赴淮南重访昭庆寺,住持僧名叔师。
初来山阴时心感新奇,久留之后却感到孤单。
我渴望远离红尘喧嚣,却总被官场牵绊。
我渴望隐居深山,却无法摆脱尘世纷扰。
我在古寺间来往,再次遇到那位和尚叔师。
尽管我已放下俗念清心,但劳碌的生活仍让我难以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