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陵台远,阴阴白日错。
孤臣欲从死,累世未酬恩。
身隔千官列,心随万国奔。
维临沧海上,泣血就湔痕。

【注释】

大行皇帝:指汉献帝刘协。大行,即“大行”,尊称帝王之辞。挽歌辞: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用来哀悼死者或吊唁亡人。五首:此诗是汉献帝刘协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病逝于洛阳的第二年所作。《文选》注云:“《魏志》:‘建安二十四年五月,车驾南征,次于谯。秋七月,大行皇帝崩于洛阳。’”此诗作于建安二十四年八月。西望:向西遥望。陵台:陵墓。阴阴:形容云层遮天蔽日。白日错:指日影交错。

孤臣:指作者自己。欲从死:想追随君主一起去死。累世:几代人。未酬恩:没有报答君主的恩情。身隔千官列:指身处朝廷,与朝中官员相隔遥远。心随万国奔:指心向往远方。维临:徘徊。沧海:大海。就湔痕:指为君主的丧事洒泪。

【赏析】

《大行皇帝挽歌辞五首其五》,是一首悼念汉献帝的挽歌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汉献帝生前的忠诚,以及对其不幸去世的悲痛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人开篇以“西望陵台远,阴阴白日错”起笔,描绘了自己遥望陵台的情景。这里的“西望”指的是作者站在陵台上向西方眺望,而“陵台”则是指汉献帝的墓地。诗人通过对陵台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凉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孤臣欲从死,累世未酬恩。”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汉献帝的忠诚和对君主的敬仰。诗人表示自己愿意追随君主一起去死,这种忠诚之情溢于言表。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君主未能报答其恩情的遗憾和哀叹。这里的“孤臣”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身份地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君主的忠诚和敬意。

“身隔千官列,心随万国奔。”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处朝廷却无法与君主相见的无奈和悲哀。诗人身居高位,但与君主却如同隔着千山万水一般,无法亲近。然而,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对君主的思念之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围绕着他,让他无法自拔。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内心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维临沧海上,泣血就湔痕。”这两句诗以海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君主丧事的哀痛之情。诗人站在沧海之滨,泪水如雨般洒落,为君主的丧事哭泣。这里的海水象征着无尽的悲伤和痛苦,而泪水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愤和哀伤。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对君主的敬仰以及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精神风貌。诗中的情感真挚感人,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