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六千刻,四千三百时。
不思人事汩,只怪岁华驰。
拚命尝因道,忘家亦为诗。
幽怀聊自遣,俗子莫令知。

注释:

方壶自咏:我在方壶山吟咏。

三万六千刻:一万一千天。

四千三百时:一万三千年。

不思人事汩:不想世事的纷扰。

只怪岁华驰:只怪岁月的流逝。

拚命尝因道:拼尽全力去追求真理。

忘家亦为诗:忘记家庭是为了写诗。

幽怀聊自遣:内心郁闷,只好自己排遣。

俗子莫令知:不要告诉那些世俗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以方壶山为题,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描绘方壶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联“三万六千刻,四千三百时”,以时间的流逝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描述,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颔联“不思人事汩,只怪岁华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失望。诗人认为人们不应该被世事所累,而应该追求真理和真理的生活。这里的“汩”字,既指人的精神状态,也暗指世间的种种纷扰。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真理的追求。

颈联“拚命尝因道,忘家亦为诗”,则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诗人认为,为了追求真理和真理的生活,他可以不顾一切地付出努力。在这里,“道”可以理解为真理、道理或道德。诗人强调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真正的幸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认为诗歌是表达真理、传递智慧的重要载体。

尾联“幽怀聊自遣,俗子莫令知”,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总结和反思。诗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并接受他所追求的真理和真理的生活。因此,他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寄托于诗歌之中,以此来排遣内心的郁闷和孤独。同时,他也告诫那些庸俗之人不要过于干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以免影响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以方壶山为背景,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抒情议论,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将生活中的琐碎事物与哲学思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