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盗蹠那复辨,长蛇封豕争雄豪。我欲告天天肯否,旁人窃笑妇摇手。
不如开眼明月前,莫教失却清风后。杜子美,李太白,清风为魂月为魄。
至今来往天地间,几回独把栏干拍。
【注释】
孔丘: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盗蹠:古代传说中的大盗。封豕:古代传说的大兽。争雄豪:争强好胜,争夺天下。我:作者自称。天:对天的自称。肯否:可否,同意不同意。旁人:指世俗之人。窃笑:偷偷地嘲笑。妇:指妇人,泛指众人。开眼:睁大眼睛。清风:比喻高雅的志趣。杜子美:李白的别号。李太白:李白的别称。清风为魂:以清高的志趣为魂魄。月为魄:把月亮当作魂魄。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李白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放歌行”,是说诗人放声歌唱。首二句写孔丘与盗蹠之争,意在借古讽今。“长蛇封豕”,用来形容那些争强好胜的人。“争雄豪”则是指他们争夺天下。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他们描绘成凶猛的长蛇和大兽,以此来表达他对这种争斗的不屑一顾。
诗人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想到了李白,一个以清高为魂魄的诗人。他希望自己能够像李白一样,拥有一份高雅的志趣,不被世俗所左右。因此,他发出了“我欲告天天肯否”的疑问。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天公是否能够理解他的心意的期待。
现实往往不如人意。世俗之人常常窃笑,甚至嘲笑他的想法。这让他感到无奈和失落。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最后两句则是对李白的赞美之词。“清风明月前”形容的是李白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莫教失却清风后”则是希望人们不要失去那份美好的生活。而李白正是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气质,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句,但它却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通过对李白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历史人物、思考人生价值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