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白门下,疲马踏秋色。
钟山度苍翠,慰我远游客。
暮投清泉寺,花草献幽寂。
长廊静无人,落日照西壁。
平生张于湖,万里去一息。
翻然九州外,汗漫跨鲸脊。
乾坤能几时,安用较颜蹠。
文章失津梁,所念斯道厄。
夜阑耿不寐,搔首赋萧索。
怀人感西风,翁仲守孤陌。
【注】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自况之作。“吊于”指自伤,“晓出白门下”指清晨从京城出发到钟山脚下,“慰我远游客”,指诗人在旅途中心情抑郁,感到孤独。“长廊静无人”句点明作者在寺中夜不能寐,百无聊赖的情景。“平生张于湖”句写诗人一生志趣和抱负。“汗漫跨鲸脊”用庄子的典故,表明自己志向宏伟,意气风发。“乾坤能几时”两句是说世事变化无常,不必拘泥于小节,不要和孔子、孟子比较。“文章失津梁”句指诗人一生坎坷不平,没有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最后两句以西风萧瑟来表现诗人的悲凉之情。
【赏析】
此为诗人晚年自况之作。首联先言启程。“晓出白门下,疲马踏秋色。”开篇即写清晨离开京城(白门)去钟山脚下,一路上疲惫不堪,马蹄踏着秋色而前行。“疲马”,“秋色”,既点出时间是在秋天,又暗示诗人此行是长途跋涉,一路劳顿。次联写途中情景。“钟山度苍翠,慰我远游客。”钟山一带郁郁苍苍,绿荫浓郁,这苍翠之色令人心旷神怡,抚慰了我这个远行的人。“慰我”,不仅指景色之慰人,更是指心境之宽慰;而“远游”,则是说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漂泊。颔联紧承前文,写暮投清泉寺所见景物及所感。“花草献幽寂”,“献”字用得极妙,仿佛花草也懂得人意,特意送来一片幽静的寂静来迎接这位游子。“长廊静无声,落日照西壁”,进一步描写寺庙环境之幽静,落日余晖照在寺壁上,显得格外明亮而温馨。颈联写僧舍之夜。僧人入定,不闻人声,只有长廊空荡荡地回响着落日余晖的余音;西壁的夕阳已斜,映得墙壁斑驳陆离,如画一般。尾联写自己的感慨。“平生张于湖,万里去一息。”这是说自己一生怀抱壮志,曾梦想过建功立业,如今却只能像乘着船在湖上飘荡,一息尚存,而志向难酬。“翻然九州外,汗漫跨鲸背。”这里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表示自己志向远大,想超越九州之外,去追求更为广阔的天地。然而,诗人并未得意忘形,反而更加感到人生渺茫。“乾坤能几时”一句,诗人慨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何必拘泥于小节,与孔子、孟子相比?“安用较颜跖”一句,诗人感叹世人纷纷扰扰追逐名利,不如放下一切名利之心,保持一颗平常心。尾联写怀人思友之情。“文章失津梁”,诗人感叹自己一生未能成就一番事业,无法留下值得后人称颂的作品。“所念斯道厄”,诗人忧虑自己的思想主张不被采纳。“夜阑耿不寐,搔首赋萧索。”夜深人静时,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于是搔首弄姿,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哀愁。尾联写怀念朋友之情。“怀人感西风”,诗人思念远方的朋友,而友人此时也正守着荒凉的古战场——乌江(翁仲)。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自然,充分展示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