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竹状玲珑,庭闱尽处中。
不由经纬力,安有卷舒功。
春昼曾妨燕,寒宵岂隔风。
都堂重献赋,明处忆牢笼。
【注释】
帘:指帘子。编竹状玲珑,形容帘子的质地轻盈、精致。
庭闱(wéi):宫廷内院。
经纬:织布用的丝线,比喻事物的条理和规律。
卷舒:展开和收起,比喻事物的运动变化。
春昼曾妨燕,寒宵岂隔风:春天的白天曾经妨碍了燕子飞行;冬天的夜晚,怎能阻隔了风?
都堂重献赋,明处忆牢笼:在朝廷中重新被推荐作官;明亮的地方,怀念过去受囚禁的情景。
【赏析】
这首五言诗以咏物起兴,借咏帘子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首联“编竹状玲珑,庭闱尽处中”是说,这扇精美的帘子是用细竹编制的,它高高地悬挂在庭院的深处,挡住了外界的一切视线。“庭闱”,即庭院。“尽处”,极深之处。“玲珑”形容竹帘质地轻盈而精致,也形容帘子上图案精美。
颔联“不由经纬力,安有卷舒功”,是说,帘子之所以能卷舒自如,完全是凭借天然的规律,而非人为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经纬”比喻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卷舒”指帘子的开合。
颈联“春昼曾妨燕,寒宵岂隔风”,是说,在春天里,即使帘子打开,也妨碍了燕子飞翔;在寒冷的夜晚,即使帘子关闭,也不能隔断风寒。“妨”和“隔”都是妨碍的意思。
尾联“都堂重献赋,明处忆牢笼”,意思是说,在朝廷中重新被推荐作官;明亮的地方,怀念过去受囚禁的情景。“都堂”,即皇帝的朝堂。“献赋”,指应试做诗赋。“明处”,即明亮的地方,这里指朝堂。“忆牢笼”,意谓想起以前受到禁锢的日子。
本诗以咏物起兴,借咏帘子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前四句描写了帘子的形状、质地及功能,后四句则由帘子联想到自己的命运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自己过去受压抑的痛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