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怀无绊外缘闲,深掩禅扉客到难。
胜景可曾飞锡去,好山多祇卷帘看。
昼升讲座天花落,夜步吟轩海月残。
今日逢师堪论道,归心愁思一时宽。
【注释】
宝林寺:即天宁寺。在苏州城东北,建于唐代,五代时为吴越国王钱弘佐所建,宋太平兴国八年重建。
中怀无绊外缘闲:心中没有羁绊,外面的尘缘也自然淡漠了。
深掩禅扉客到难:深闭禅房之门,客人难以进来。
胜景可曾飞锡去:好风景是否曾使僧人乘着锡杖(一种小木杖)飘然而去。
好山多祇卷帘看:好山很多,只让诗人卷起窗帘来观赏。
昼升讲座天花落,夜步吟轩海月残:白天讲课,天上的鲜花纷纷落下;夜晚漫步吟诗,海中的月亮也渐渐残缺。
今日逢师堪论道,归心愁思一时宽:今天遇到老师,可以一起讨论佛法;归心如愁思一般顿时变得宽慰。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作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当时作者应召入京,与赵昌同游天宁寺,题此诗以记。
首联写自己心境之闲静,外缘之淡泊。“无绊”指内心无所牵滞;“闲”是恬静、从容之意。“外缘”泛指世俗的名利情欲。“闲”,指不因外界事物而有所牵挂。两句合起来说,就是内心没有羁绊,外面的尘缘也自然淡漠了。
颔联写自己与僧徒们交往的愉快,以及在寺院中的清幽闲雅。“深掩禅扉”指关闭禅房的门。“难”“多”都是形容人难以进入。这两句是说,深关禅门,客人难以进来。好景色足以使人忘却尘世,因此好风光不是让僧人乘着小杖(即锡杖)飘然离去,就是让诗人卷起窗帘来观赏了。
颈联写自己在寺院中的生活情景。“昼讲”,指白日里讲课。“讲座”是佛教讲经说法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讲坛。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白天讲课时,天上的鲜花纷纷落下;夜晚在吟诗时,海中的月亮也渐渐残缺。
尾联写自己遇师后的心情。“今”在这里表示时间上的一个阶段。“逢师”指遇到老师。“论道”指讨论佛法。两句是说,今天遇到老师,可以一起讨论佛法;归心如愁思一般顿时变得宽慰。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但意境优美,有浓厚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