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光开净镜,山影展修眉。
石冷映碧色,烟轻生翠漪。
乞湖思贺监,观水咏宣尼。
照坐心神莹,徜徉殊复奇。
【解析】
鉴赏:
首联“鉴轩”二字,点明诗的题旨和所咏之物。鉴,指镜子;轩,指窗。鉴轩就是窗上镜,也就是窗子。“池光开净镜”,写窗上的镜子,照得水波荡漾,如同一面明净的镜子。“山影展修眉”,写窗外的远山,仿佛在轻轻地梳洗着那长长的黛眉(眉毛)。此联从外入内,先写窗,再写远山,由外及里,层层深入。
颔联写窗上景,写景中又融入了人的感情。“石冷映碧色”,写的是石,“烟轻生翠漪”写的是水。“石冷”、“映碧”、“生翠”,都写出了水的动态美。
颈联两句写窗上景物,也融进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乞湖思贺监”,贺监,即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爱书法,尤其喜欢欣赏别人的书法作品,常常到名画家那儿去求教。这里以王羲之自喻,说自己像王羲之一样酷爱书法艺术,希望从别人的作品中获得启示。“观水咏宣尼”,宣尼,即孔子,孔子好礼乐,曾编订《诗经》,所以此处用他来比喻自己对水的喜爱之情。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高雅情趣的生活态度。
尾联两句写窗上景,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照坐心神莹”,写诗人坐在窗前观赏美景,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如玉一般清润透明。“徜徉殊复奇”,“徜徉”即徘徊、游荡,“殊复奇”即特别奇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喜爱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豪情壮志。全诗语言清新秀丽,意境高远优美,读来令人神怡。诗中有画,诗中有景,诗中有情,诗中有志。诗中既有山水风光,又有人文情怀,既有个人情感,也有社会理想,可谓雅俗共赏的佳作。
【答案】
示例一:“鉴轩”二字点题,“池光开净镜”句写窗中的美景,“山影展修眉”句写窗外的美景。“石”字下加引号,突出石头的特点。“烟”字下加引号,突出烟雾的特点。颈联两句写窗上景物,同时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乞湖思贺监”一句中用王羲之自比,表达自己酷爱书法艺术的心情。“观水咏宣尼”一句中以孔子自比,表达自己对水的喜爱与追求高雅情趣的生活态度。尾联两句写窗外景致和自己的情感。“照坐心神莹”中用玉石形容自己的心地纯洁光明,“徜徉殊复奇”中用“徜徉”一词来形容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鉴轩”意为窗上镜,“池光”即池中水光,“山影”即窗外的山峰影子,“石冷”是写石的颜色,“烟轻”是写烟的颜色,“翠漪”是写水的动态美。
示例二:首联两句总领全篇,写窗子上的景色。“池光”即池中水光。“池光开净镜”句写池水反射出天空的光亮,犹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山影”即窗外的山峰影子。“山影展修眉”句写窗外的山峰仿佛在轻轻地梳理着自己的长眉。这两句从外入内,先写窗外的远景,再写近处的近景,由外及里层层深入。颔联两句写窗子上的近景。“石冷”是写石头的颜色,“映碧”即映射出碧绿色的水面,“碧色”指绿色。这两句从近处写起,写窗子上的石头映衬着绿色的水面,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颈联两句写窗子上的景色。“烟轻”是写烟雾飘动的状态,“生翠漪”即产生翠绿色的波纹。这两句写窗外的水,写水流的波动,给人以美的享受。“乞湖”句中用王羲之自比,表示自己酷爱书法艺术的心情。“观水”句中用孔子自比,表示自己对水的喜爱。尾联两句写窗外景色和自己的情感。“照坐”句中用玉石形容自己的心地纯洁光明,“心神”指人的精神和心境。这两句写诗人坐在窗前观赏美景时心情的变化,从高兴转为愉悦。“徜徉”一词形容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这两句写诗人在窗前悠闲自在地游玩。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窗上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