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步幽园晚未回,已驯鱼鸟莫相猜。
垂杨当路从教折,细草沿阶不费栽。
花树影中流水过,林梢缺处远山来。
一筇春事无人共,踏破空庭几点苔。
《南园道堂》是宋朝文学家辛炳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纵步幽园晚未回,已驯鱼鸟莫相猜。 垂杨当路从教折,细草沿阶不费栽。 花树影中流水过,林梢缺处远山来。 一筇春事无人共,踏破空庭几点苔。
注释与解析:
- 首句“纵步幽园晚未回”:描述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漫步于一个幽静的园林中,尚未返回。这里的“幽园”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美丽,而“晚未回”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
- “已驯鱼鸟莫相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在这里,“鱼鸟”象征着大自然中的生灵,它们能够相互理解和接纳,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莫相猜”则是说这些生物之间没有猜疑和争斗,只有和谐共处。
- “垂杨当路从教折”:这句诗描绘了垂杨树在路边生长的景象。在这里,“垂杨”指的是杨柳树,而“当路”则意味着它们生长在道路旁边。诗人用“从教折”来形容这些杨柳树似乎在默默地承受着道路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即使它们被折断也不会抱怨或反抗。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尊重和欣赏。
- “细草沿阶不费栽”:这句诗赞美了细草沿着台阶生长的景象。在这里,“细草”指的是细小而坚韧的草丛,而“沿阶”则意味着它们生长在台阶的边缘。诗人认为这些细小的草丛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工修剪和养护,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 “花树影中流水过”:这句诗描绘了花树的影子倒映在流水中的景象。在这里,“花树”指的是盛开的花朵,而“影子”则是指花朵的倒影。诗人将花树的影子与流水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让人感受到时间流转的意境。
- “林梢缺处远山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峰的喜爱之情。在这里,“林梢”指的是树木的顶端,而“缺处”则是指树木之间的空隙或空缺。诗人通过描述这个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他认为,即使树木之间存在空缺,但依然可以感受到远方山峰的壮丽与神秘。
- “一筇春事无人共”:这句诗传达了诗人独自享受春天景色的感受。在这里,“一筇”指的是一根竹杖,它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坚定。“春事”则是指春天的景色和活动。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愿意独自面对并享受春天的美好。他认为,虽然周围没有其他人陪伴,但他仍然可以享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美景。
- “踏破空庭几点苔”: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庭院中行走时踩碎了地面的苔藓的情景。这里的“空庭”指的是庭院,而“踏破”则表达了诗人行动力的强大与决绝。尽管他的动作可能给庭院带来破坏,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享受的是这个过程和结果。这里的“几点苔”则是指庭院中散落的苔藓,它们被踩碎后显得更加鲜活和生机勃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审美观。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感悟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