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道为枢,其来类自殊。
性虽无厚薄,理亦有精粗。
未若人为盛,还知物有馀。
我生于此日,幸免作庸夫。

【注释】

感事吟又五首:指《诗经》中的《小雅·鸿雁》、《小雅·伐木》、《小雅·北山》、《小雅·四月》、《小雅·伐柯》。这五首诗是古代的诗人借鸿雁、伐木、北山、四月和伐树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

万物道为枢:万物都是以“道”为枢(轴心)。

其来类自殊:它们的出现情况各不相同。

性虽无厚薄,理亦有精粗:本性虽然没有厚薄之分,道理却有精微与粗疏的区别。

未若人为盛:不如人为旺盛。

还知物有馀:还知道事物有余。

我生于此日,幸免作庸夫:我生于这个日子,幸免成为平庸之辈。

【赏析】

《感事吟·又五首》,这是组诗,共五首,每首都写一位古人的事迹,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本诗写的是《诗经》中《小雅·鸿雁篇》的主人公伯劳。伯劳是传说中一种善于飞翔的大鸟,常在秋季鸣叫。《小雅·鸿雁篇》中,伯劳因不能及时赴约被朋友责怪。后来伯劳飞到南方去了。这首诗就是伯劳对朋友的辩解。伯劳说:“我在北方看到一只鸿雁,它从北方飞来南方,经过黄河、华山、衡山和庐山。它的飞行方向是从南向北,所以人们称它为‘归雁’。”他解释说:“鸿雁是候鸟,秋天就飞回北方过冬了;冬天就向南飞去。如果它们不按时返回,就会被认为是不守信用。但是伯劳并不是因为鸿雁没有按时返回而感到遗憾,而是因为它不能准时到达而感到遗憾。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归雁’。”伯劳的这种解释,实际上是想为自己的迟到辩解。伯劳的辩解,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状态,也是作者借伯劳的故事所表达的一种思想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