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三千首,行窝二十家。
乐天为事业,养志是生涯。
出入将如意,过从用小车。
人能知此乐,何必待纷华。

击壤吟

击壤三千首,行窝二十家。
乐天为事业,养志是生涯。
出入将如意,过从用小车。
人能知此乐,何必待纷华。

逐句释义及译文

  1. 击壤三千首,行窝二十家。
  • “击壤”是一种古代的乐器,也指一种简单的耕作活动。这里可能指的是农民通过这种劳作来维持生计。“三千首”可能意味着这种劳动持续了很长时间。
  • “行窝”可能指的是农民居住的地方,“二十家”则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从事这样的劳作生活。
  1. 乐天为事业,养志是生涯。
  • “乐天”在这里可能意味着对生活的满足和快乐。“为事业”表明这些劳动者是在为自己和家人提供生活所需的工作。“养志是生涯”则强调精神层面的满足,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抱负。
  1. 出入将如意,过从用小车。
  • “如意”通常象征着吉祥和好运。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这些农民在劳作之余,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财富或便利,如使用小车辆出行等。
  • “过从”可能指的是日常往来,或者是与外界的联系。“用小车”则进一步说明他们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1. 人能知此乐,何必待纷华。
  • “知此乐”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劳动者的生活状态,来认识到简单而充实的生活同样是一种幸福。
  • “何必待纷华”则是一个反问,意思是说,如果人们已经拥有了这样的生活,那么为什么还要追求那些虚华的事物呢?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物质和欲望的看法: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心灵的满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价值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劳动、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和满足,以及他们在简朴生活中找到的快乐。最后一句“何必待纷华”更是提出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平和与满足的重要性。整首诗简洁而深刻,给人以启示,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