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味相和就瓮头,一般收口效偏优。
同斟只却因无事,独酌何尝为有愁。
才沃便从真宰辟,半醺仍约伏羲游。
人间尽爱醉时好,未到醉时谁肯休。
诗句: 二味相知就瓮头,一般收口效偏优。
译文: 两种味道相互融合,就像在瓮头上的香气,均匀地散发,效果特别好。如果一起喝酒的话,只是因为闲暇无事;而独自饮酒时,又怎么会有忧愁呢?只有当酒才被浇注后,才能从真宰那里得到启发,半醉的状态又能与伏羲神游。
注释: 1. “二味相和就瓮头”指的是酿制美酒的过程,其中“二味”可能代表的是酿造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两种不同原料,“相和”则表示这两种原料经过精心搭配并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使得酒香四溢,仿佛来自瓮头的香气一般,弥漫在整个空间中。2. “一般收口效偏优”意味着这种酒的味道非常醇厚,入口即化,回味悠长。3. “同斟只却因无事”描绘了人们聚在一起共同品尝美酒的情景。这里的“只却”可能是“只是”或“仅仅”的意思,暗示着在这种闲暇的时刻里,人们更加珍惜相聚的时光,一同品味这美好的酒。4. “独酌何尝为有愁”表现了诗人对孤独饮酒的态度。虽然独自一人喝酒,但诗人并不感到忧愁,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宁静。5. “才沃便从真宰辟”描述了酒在被浇注之后所发生的变化。这里的“真宰”可能是指道家的真气或者自然规律,而“辟”则意味着被激发或开启。6. “半醺仍约伏羲游”则是说在微醺的状态下,诗人能够体验到与伏羲神游般的境界。这里的“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智者,象征着智慧与启示。7. “人间尽爱醉时好”表达了人们普遍喜欢喝醉的状态,认为这是一种快乐和满足的时刻。8. “未到醉时谁肯休”强调了人们在没有达到醉酒状态之前,是不会停止饮酒的,反映了一种对酒精的热爱和执着。
赏析: 此诗通过对酿酒过程、品酒场景以及个人情感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比“同斟”与“独酌”的不同情境,揭示了友情与自我陶醉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和美好瞬间的珍视。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邵雍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美的追求。
评析:邵雍作为宋朝时期的学者,其作品多反映出儒家思想及对自然和谐的崇尚。此诗以酿酒为引,巧妙地将饮酒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各种情感和状态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观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与独到见解,使整首诗歌既有趣味性又不乏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