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忆太原为客日,经秋纵酒未成归。
远山近水都成恨,高阁斜阳尽是悲。
年少不禁花到眼,情多唯只泪沾衣。
如今老向洛城里,更没这般愁到眉。
【注释】
太原:即唐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市,当时是北方军事要塞。为客日:作客他乡的那一天。经秋纵酒未成归:秋天饮酒未能回家。指在外地时有饮酒之乐但未能及时回家。
恨:遗憾。
高阁:高处建筑。
年少:年轻的时候。
如今:现在。
洛城:洛阳。这里泛指京城洛阳。
老向(xiàng):向,趋向。
愁到眉:忧愁到了眉头,形容愁得很厉害。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怀人之作。诗人因宦游在外,触景生情,借酒浇愁,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首句“忽忆太原为客日”,写诗人在太原作客时的情景。太原是当时北中国的重要城市,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诗人曾在这里做官,自然地就成为了这里的客人。这一句从时间上说,“忽”字表明了诗人作客的短暂;从空间上说,“为客日”三字则表明了诗人作客的地域。“为客日”三字,既点出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客,又暗示着诗人此行的缘由——宦游,同时也交代了诗人此刻的心境——感伤。
第二句“经秋纵酒未成归”,写诗人在太原作客之时,每逢佳节倍思亲,于是饮酒以消愁。可是一年已过,转眼又是秋天,可诗人依然未能回家,这怎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呢?“纵酒”两字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苦闷。
第三句“远山近水都成恨”,写由于远离家乡而不能尽情享受自然美景而产生的遗憾之情。“成恨”两字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悲凉。
第四句“高阁斜阳尽是悲”,写夕阳西下,诗人登上高楼远望故乡,不禁悲从中来,感叹自己的飘零无定。“尽”字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悲壮。
第五句“年少不禁花到眼,情多唯只泪沾衣”,写自己年青时候的轻狂与放浪,以及如今岁月无情而带来的伤感。“不禁”两字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感慨。“唯只”两字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无奈。
最后一句“如今老向洛城里,更没这般愁到眉”,写自己如今已经老了,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放荡了。如今只能独自在洛阳城中度过,再也没有那种像年轻时那样的愁绪萦绕在眉间了。“而今”两字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无奈。
全诗以时间为线索,由“为客日”写到“经秋”,“老向洛里”,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表达了作者漂泊异乡的无限辛酸与惆怅,读来使人倍感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