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行年四十五,生男方始为人父。
鞠育教诲诚在我,寿夭贤愚系于汝。
我若寿命七十岁,眼前见汝二十五。
我欲愿汝成大贤,未知天意肯从否。
【译文】
我本行年四十五岁,生了男孩刚满周岁。
抚养教育都由我负责,孩子的长寿或夭折在于你。
如果寿命能活到七十岁,那年见到儿子时已二十岁。
我希望儿子成为大贤人,不知天意能否允许。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新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中的期待、忧虑与希望的抒发。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未来的深深担忧和期盼。
第一句“我本行年四十五,生男方始为人父。”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龄和角色的认识。作者认为自己已经到了一个人生的阶段,即四十多岁了,这个年纪开始有了自己的子女,成为了一个父亲。这里,“行年”指的是自己的年龄;“方始”表示刚刚开始。
第二句“鞠育教诲诚在我,寿夭贤愚系于汝。”强调了养育孩子的责任全部落在自己肩上,孩子的长寿和才智取决于他本身。在这里,“鞠育教诲”指抚养和教育孩子;“寿夭贤愚”则是指孩子的长寿与否以及是否聪明或愚笨。
第三句“我若寿命七十岁,眼前见汝二十五。”表达了一种假设性的想法,即如果自己能活到七十岁,那么在那时,孩子已经25岁了。这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同时也透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有限的感慨。
最后一句“我欲愿汝成大贤,未知天意肯从否。”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期望。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贤人,但同时也在问天意是否能够实现这个愿望。这是一种既积极又带有些许无奈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内涵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作为父亲的角色和责任感。通过对孩子出生前后不同阶段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和育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