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年四十七,已甫知命路。
岂意天不绝,生男始为父。
且免散琴书,敢望大门户。
万事尽如此,何用过忧惧。
【注释】
闲吟四首:即《闲咏四首》,作者以闲适的心情咏叹自己四十多岁时的心境与遭遇。
予年四十七:诗人说自己已经四十七岁了。
已甫知命路:刚过天命,知道生命的道路将尽。
岂意天不绝:怎么想到上天没有断绝我的寿命呢?
生男始为父:有了儿子才能做父亲。这是说,到了这个年龄,应该考虑生子的问题了。
且免散琴书:暂且可以放下琴和书,不再沉溺于学问之中。
敢望大门户:也不敢希望有宏伟的大家庭。
万事尽如此:人生的一切事情都像这样。
何用过忧惧:何必忧虑害怕呢?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四十七岁的时候,是一首抒发感慨、反映人生哲理的作品。
“予年四十七”,开头就点明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份,表明了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已甫知命路”,这是说自己刚刚过了天命,知道生命的道路即将结束,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情啊!“岂意天不绝”。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上天并没有断绝自己的性命。“生男始为父”,“且免散琴书”二句,进一步说明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诗人感到遗憾的是,到了这个年龄,应该考虑生子的问题了,而自己却还没有儿女。同时,也感到遗憾地是,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专心致志于学问中,因为现在已经有了家庭责任,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埋头在书籍里了。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忧虑恐惧,反而觉得这种生活很美好。“何用过忧惧”,就是这个意思。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了诗人乐观的人生哲学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