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见了多,世态谙来久。
事过忧噬脐,物伤防掣肘。
水浊更澄滤,衣尘须抖擞。
必欲论主衡,何人为好手。

重九日登石阁三首

人情见了多,世态谙来久。

事过忧噬脐,物伤防掣肘。

水浊更澄滤,衣尘须抖擞。

必欲论主衡,何人为好手。

注释:

  • 重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登高望远的传统。
  • 石阁:指山中的石头搭建的阁楼或亭台。
  • 人情见了多:形容人世间的复杂多变。
  • 世态谙来久:指对世事已经了如指掌,经历的时间很长。
  • 事过忧噬脐:比喻事后后悔莫及。
  • 物伤防掣肘:比喻受到伤害后,往往会因为担心受到伤害而不敢轻易行动。
  • 水浊更澄滤: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需要更加努力地净化自己。
  • 衣尘须抖擞:比喻要振作精神,重新开始。
  • 主衡:比喻主持公正的人或机构。
  • 何人为好手:询问谁能够成为一个好的评判者或裁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重九日登石阁的情景,表达了对于人性、世态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诗人认为,人们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很容易产生后悔的情绪,这是因为事情过后往往无法挽回。因此,诗人强调要珍惜当下,不要等到事情发生后才后悔莫及。

诗人也提到了“物伤”这个词语,它指的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感到伤感。这种伤感可能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诗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更加努力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时也要学会从困境中站起来。这种自我保护和自我提升的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诗人以“必欲论主衡,何人为好手”作为结尾,表达了对于评判者的期待。他认为,评判者必须具备公正、客观的品质,才能够真正地维护正义。这种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的渴望和追求。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深思。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也传达了对社会正义和公正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