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长春,地道无常珍。
须禀中和气,方生粹美人。
良田多黍稌,薄地足荆榛。
樗栎蓬蒿类,止能充恶薪。
既为万物灵,须有万物粹。
既无万物灵,徒分万物类。
欲出至珍言,须有至珍意。
欲彰至美名,须作至美事。
济时为美事,悟主为珍意。
奈何此二者,我独无一与。

岁暮自贻吟

天道无长春,地道无常珍。

须禀中和气,方生粹美人。

良田多黍稌,薄地足荆榛。

樗栎蓬蒿类,止能充恶薪。

既为万物灵,须有万物粹。

既无万物灵,徒分万物类。

欲出至珍言,须有至珍意。

欲彰至美名,须作至美事。

济时为美事,悟主为珍意。

奈何此二者,我独无一与。

注释:

  1. 岁暮自贻吟:在岁暮之际,诗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写下这首诗。
  2. 天道无长春:天道(自然界的规律)没有永远生长的东西,因此不会有永久的长青之花。
  3. 地道无常珍:大地(土地)上的珍宝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永远珍贵。
  4. 须禀中和气:必须遵循中庸之道(中正平和的态度)。
  5. 方生粹美人:只有保持纯洁的人才能成为美好的人。
  6. 良田多黍稌:好的田地里种着稻谷、黍米等粮食作物。
  7. 薄地足荆榛:贫瘠的土地只能长满荆棘,无法耕种庄稼。
  8. 樗栎蓬蒿类:杂草丛生的樗树和栎树等,都是普通的植物。
  9. 止能充恶薪:这些植物只能用来作为烧火的柴火,无法成为珍贵的物品。
  10. 既为万物灵:人类是万物中的灵长,具有智慧和创造力。
  11. 须有万物粹:人类需要具备一切事物的精华,才能成为完美的人。
  12. 既无万物灵:如果人类失去了智慧和创造力,就无法成为完美的人。
  13. 徒分万物类:只会将万物分类,而不去创造新的事物。
  14. 欲出至珍言:想要说出最珍贵的言论。
  15. 须有至珍意:必须有珍贵的思想和情感。
  16. 欲彰至美名:想要让自己的名字充满美好的含义。
  17. 须作至美事:必须做出美好的行动和事情。
  18. 济时为美事: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19. 悟主为珍意:理解并接受君主的旨意,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20. 奈何此二者:这两种情况(智慧和愚昧)让我感到无奈。
  21. 我独无一与:我独自缺少了其中之一。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小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他认为,天道无长春,大地无常珍,人们需要遵循中和之道,才能保持纯洁和智慧;同时,人们也需要追求万物的精华,才能成为完美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失去了这种智慧和创造力,只会将万物分类,而不会创造出新的事物。因此,诗人感慨道:“欲出至珍言,须有至珍意”,想要说出最珍贵的言论,就必须具有珍贵的思想和情感。同样,“欲彰至美名,须作至美事”,想要让自己的名字充满美好的含义,就必须做出美好的行动和事情。最后,诗人感叹道:“济时为美事,悟主为珍意”,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理解和接受君主的旨意,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这就是一种珍贵的心意。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缺乏这两种品质,导致自己陷入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