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十分人,须有十分真。
非为能写字,非谓能为文。
非谓眉目秀,非谓衣裳新。
欲行人世上,直须先了身。
【解析】
此诗首联点明主题,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从“真”“文”“人”方面进行论述。“十分人”即“真”的人,也就是“真”的人才能“真”。这是对“真”的进一步强调,是全诗的中心句。“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诗人认为,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才能在世上立足。因此,他主张读书人应该追求的是“真”而不是其他。
【答案】
(1)“所谓十分人,须有十分真。”——指那些读书人,一定要追求的是真才实学,不要追求名利。
(2)“非为能写字,非谓能为文。非谓眉目秀,非谓衣裳新。”——不是追求能写出好文章,也不是追求漂亮外表。
(3)“欲行人世上,直须先了身。”——要想在人世间立足,必须首先修身养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诫诗,劝诫人们不要追逐名利,而应追求真才实学。
第一句开门见山地表明观点:“所谓十分人,须有十分真。”“十分”即十分之“真”,用反诘的语气,强调“真”的重要地位。诗人指出,读书人应当追求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名声。“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诗人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第二、三句进一步阐释这一思想。“非为能写字,非谓能为文”,意思是说,不能写得很好的文章,不能写出好的诗文,不是因为没有才华,而是因为没有修养,没有学习。这里,诗人以否定的方式,把“真”与“字”、“文”联系起来,突出了“真”的重要性。而“非谓眉目秀,非谓衣裳新”,则是进一步强调,不能长得好看或者穿戴华丽,是因为还没有修养好,还没有学到知识。这两句诗进一步阐明了诗人的观点。
第四句提出一个结论:“欲行人世上,直须先了身。”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先做到修身养性。这里的“身”,就是人的品行。诗人的结论是:“欲行人世上,直须先了身。”这句话既是诗人对读者的劝诫,也是诗人自己的座右铭。
整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诗人用反诘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诗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同时,诗人还运用比喻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