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洪水,七年大旱。
非尧与汤,民死过半。

《水旱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邵雍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九年洪水、七年大旱的现象,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批评和对未来的忧虑。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句原文
    九年洪水,七年大旱。
    非尧与汤,民死过半。
  2. 译文注释
  • “九年洪水”意味着连续九年都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
  • “七年大旱”则表示过去七年中持续遭受干旱之苦。
  • “非尧与汤”指的是并非只有古代帝王尧舜时期的贤君能治理好水旱灾害。
  • “民死过半”反映了由于连年灾害导致大量民众死亡,死亡人数超过一半。
  1. 赏析
  •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担忧。通过对历史人物尧舜的提及,邵雍暗示了理想的政治治理方式。
  • 诗中“非尧与汤”一句,表达了对当时政治无能的不满,暗指那些未能有效应对灾害的人。
  • “民死过半”这一表述深刻揭示了灾害对人民造成的重大伤害,突显了作者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

邵雍的《水旱吟》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和对政治治理的反思,此诗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