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娶妻,容德威仪。
傥或生子,不皋则夔。
【注释】
娶妻吟:娶妻的诗,歌颂妻子贤德。
容:容貌。
德威仪:德行、威仪。
傥:倘若的意思。
皋:皋陶,传说中尧舜时期的法官,这里代指有才能的人。
夔:古代部落首领文命的儿子,名叫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被封于虞,即虞舜的后代。
【译文】
人们娶妻,看重的是她的德行和威仪。
如果娶到的妻子是贤德的女子,那她生的孩子一定像皋陶那样贤能。
如果娶到的妻子是才智出众的女子,那她生的孩子一定是伯益那样的贤良之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贤德女子所生子女的诗。《诗经》里有不少这样的作品,如《桃夭》、《硕人》、《关雎》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赞美女性之美,同时对女性品德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娶妻吟》也是这样,它赞美了娶来的妻子的美貌与德行,并预言她生的子女会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贤妻良母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婚姻观念。
全诗三句,每句七个字,结构整齐匀称,音节明快和谐。第一句“人之娶妻”,点题,说明写这首诗的目的;第二句“容德威仪”,直接赞颂妻子的美德。“容”指容貌,“德”指品德,“威仪”指举止行为合乎规范。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人娶妻时,最重视的是妻子的容貌与品德、威仪与举止。第三句“倘或生子”承上而来,提出疑问,“倘或”是“倘若”、“假使”的意思。“子”指儿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娶到的妻子是贤德的女子,那她生的孩子就一定会像她这样贤能。第四句“不皋则夔”,也是承上而来,提出进一步的推论,“不皋则夔”是“如果不是皋陶那样的贤才,那就只能是伯益那样的贤良之才”。这句意思是说,如果娶到的妻子不是贤德的女子,那她生的孩子就一定是像皋陶一样的杰出人物,而不是伯益一样的人。
周代的婚姻观念是以“门当户对”为原则的,也就是说婚姻双方要门第相当,家庭背景相同。但《诗经》的这些作品却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倾向,那就是把贤德放在第一位,而把对方的门第、财富等次要因素置于次要地位。这种思想在当时是比较进步的,它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