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纯孝者,古寺若为安。
壁彩蜗游遍,炉香鼠踏残。
钟声嘶破梃,幡影飐危竿。
尚恐冬生笋,时来竹外看。
【注释】
灵竺寺:古时称寺院为“寺”,这里指灵竺寺。纯孝者:纯孝,指完全的孝心,全心孝顺父母的人。不因纯孝者,即不是完全孝心的人,也成不了这个寺庙的主人。若为安:能安住。安,动词。古寺若为安:如果成为寺庙的主人。壁彩:壁画。蜗游遍:蜗牛爬行遍了。壁上的彩色画被蜗牛啃食完了。炉香:香炉中的香。鼠踏残:老鼠啃食了剩下的残香。炉香鼠踏残:香炉中残留的香气被啃剩了一部分。钟声:寺庙里撞钟的声音。嘶破梃:声音低沉。梃,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撞钟。幡影:佛幡随风摆动的影子。飐危竿:风把佛幡吹得摇摇晃晃。幡,佛教用语,指旗幡,这里指佛幡。尚恐冬生笋:冬天还有笋生长。比喻希望在困难的时候也能有所成就。竹外看:竹林外面观看。尚恐冬生笋,时来竹外看:意思是虽然现在不能成功,但是将来有可能成功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于现实的深刻理解。
首句“不因纯孝者,古寺若为安”,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一个人如果没有完全的孝心,那么即使成为一个寺庙的主人,也无法让这个地方真正安宁。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深刻揭示,表明了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的信念。
次句“壁彩蜗游遍,炉香鼠踏残”,通过描述蜗牛和老鼠对壁画和香炉中残香的破坏,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的残酷和无情。这里的蜗牛和老鼠代表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而壁画和残香则是理想的象征。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
第三句“钟声嘶破梃,幡影飐危竿”,描绘了寺庙里敲钟的声音,以及风吹动佛幡的情景。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还深化了对现实的描绘。
最后一句“尚恐冬生笋,时来竹外看”,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展望。尽管现在可能面临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取得成功。这句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和理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于未来的乐观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