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比芹子,昔献已负惭。
安得长者语,借誉苦为甘。
自愧敝帚姿,欲驾騧骊骖。
寸进复尺退,虎穴讵得探。

【注释】

野人:隐士。芹子:即“芹藻”,比喻微贱者。负惭:自愧。安得:如何得到。长者语,借誉苦为甘:希望从年长的智者那里获得好声誉。敝帚(biàn zhǒu)之姿:比喻自己的微贱的才能。欲驾騧骊骖:想驾车上马与骏马并行。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隐士向段公度求取声誉,段公度不肯答应,他只得空手而去,诗中充满了愤懑不平之气。全诗以议论入诗,不落俗套,是一首具有独特风格的咏怀诗。

首句“野人比芹子,昔献已负惭”,言自己和隐士一样是“野人”。隐士把自己比作“芹藻”(喻微贱者),自谦自贬。“昔献”,指过去曾经献给权贵。“已负惭”,表示羞愧、内疚之情。诗人在封建社会里,长期处于被压抑的地位,因而对那些居高位的人十分不满,于是便将他们比喻成“芹藻”一类的微贱者,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第二句“安得长者语,借誉苦为甘。”言自己想从有见识的长者那里获得名誉,但长者不肯说这样的话。“苦为甘”即“甘为苦”,“甘心”,心甘情愿。这一句表达了隐士渴望得到名位而不得的心情。

第三句“自愧敝帚姿,欲驾騧骊骖”,言自己因地位卑微而感到自愧,想与高车骏马并驾齐驱,却不知从何着手。“自愧”,惭愧。“敝帚”,用来形容自己的简陋之物,这里指隐士所居之处简陋。“騧骊骖”,指代骏马,也泛指高车。“骖”,同“骖乘”,指车上的两匹马。这一句表达了隐士渴望跻身于上层社会的志向和无奈。

第四句“寸进复尺退,虎穴讵得探。”言即使努力向前一丈,后退也会退到一尺。“寸进复尺退”形容进退维谷、处境艰难,难以摆脱困境。“虎穴”,比喻险恶之地或险恶之人。“讵得探”,岂能够进入?这一句表达了隐士在社会上难以立足,难以施展抱负的愤慨心情。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出生于河南巩县(今属河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誉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还揭露了统治阶层的黑暗面,表达了人民疾苦。他的诗篇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