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月白夜漫漫,倚杖来看月下山。
老眼直穷烟霭外,诸峰浑在有无间。
翰林耽酒今何处,仙女乘鸾去不还。
天恐两山看未足,故飞明镜照孱颜。

五月八日夜晚月亮明亮,我渴望着见到麻姑和昭亭两山。

高高的月儿照得天空一片洁白,漫漫长夜令人心旷神怡。我手执拐杖登上山顶欣赏这美景,只见山下的山峰隐隐约约。

我的眼睛已经看不清楚远处的烟霭,只觉得山峰在有无之间忽隐忽现。

如今我正在翰林院里饮酒作乐,仙女乘着鸾凤飞向远方。

上天恐怕我对这两山看得还不够多,特意用明亮的镜子照着我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通过咏月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感慨和思考。

首联“天高月白夜漫漫,倚杖来看月下山”,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夜景画卷。天高月白,夜漫漫长,诗人倚杖而立,静静地欣赏着月光下的美丽景色。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颔联“老眼直穷烟霭外,诸峰浑在有无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他的目光穿过层层烟雾,直达遥远的山峦,只见那些山峰在有无之间忽隐忽现,给人一种神奇而又美妙的感觉。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颈联“翰林耽酒今何处,仙女乘鸾去不还”,诗人转而思考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如今他正在翰林院里饮酒作乐,享受着悠闲的时光。然而,他不禁想起了那位传说中的仙女乘鸾而去的情景,心中充满了失落和遗憾。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也揭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困惑。

尾联“天恐两山看未足,故飞明镜照孱颜”。诗人抬头仰望夜空中的明月,仿佛看到了那明亮的月光从天上洒下,照亮了自己的脸颊。他感到有些不安,担心自己无法看遍这美丽的景色。于是,他用一面明镜来反射月光,让自己的脸庞更加明亮、美丽。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也暗示了他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以咏月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