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声喧万壑雷,奔流明日自天来。
深疑瓠子河初决,复讶浮山堰始摧。
水涸成梁真漫尔,山行乘橇信悠哉。
望中何物关诗眼,银海光中碧玉堆。

【注释】六月四日大水:指唐天宝元年(742)七月,安西都护府所在地碎叶城发生地震并引发洪水。

万壑雷:形容山中雨声震耳欲聋。

深疑瓠子河:指西汉时期黄河在瓠子决口后,从瓠子口向东北流入今河南、山东境内。

复讶浮山堰:指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时,曹操派大将潘璋和东平王刘昱率兵修筑浮山堰,以阻止黄河泛滥。

梁:指黄河堤坝。

乘橇(chè):指骑马。

望中何物关诗眼:指诗人对这次洪水灾害的感受。

银海光中碧玉堆:指黄河水势浩渺,波光粼粼,犹如碧玉堆积。

【赏析】这首诗写于天宝元年(742),当时正值安史之乱的初期,杜甫因避乱入川,途经长安、洛阳,目睹了这场自然灾害,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首联写六月四日发生的特大洪水,颔联写洪水暴发的情景,颈联写诗人观洪水后的感慨,尾联写诗人对这一灾害的感受。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雄浑壮阔,感情沉郁悲壮,风格朴实刚健,是杜甫“沉郁顿挫”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