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有句皆忧国,陶令无诗不说归。
常恨两翁埋槁壤,顿惊双璧堕穷扉。
风催锦里花枝少,草长江南豆叶稀。
自古高才多寂寞,遗编读尽泪频挥。
乱后并得陶杜二集
乱后,指唐朝灭亡。陶杜二集,指杜甫和杜牧的诗集。
少陵有句皆忧国,陶令无诗不说归。
少陵:即杜甫,字子美,因居长安少陵(现陕西西安附近),世称“杜少陵”。陶令:即陶潜,字元亮,因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这句说,杜甫的诗歌都是忧虑国家兴亡,陶潜的诗却都是表达归隐的愿望。
常恨两翁埋槁壤,顿惊双璧堕穷扉。
常恨:时常遗憾。两翁:指杜甫和陶潜。槁壤:腐土,这里比喻贫苦的生活环境。
这句说,常为两位诗人的悲惨遭遇而遗憾。顿惊:突然感到惊异。双璧:指两件珍贵的文物或美好的事物。
这句说,看到这两位诗人的遗作被埋没在穷困的境地中,感到十分吃惊。
风催锦里花枝少,草长江南豆叶稀。
锦里:成都古名,这里借指成都。豆叶:豆科植物蜀葵的叶子。这里泛指春草、野菜等。
这句说,战乱使成都一带的花枝凋零,草木丛生的江南地区豆苗稀少。
自古高才多寂寞,遗编读尽泪频挥。
高才:才能高的人士。遗编:指遗留下的文集。
这句说,自古以来才华横溢的人大多孤独寂寞,读到他们的遗作,不禁泪流满面。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对唐代两位诗人——杜牧与陶渊明的悼念之作。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动乱年代,他目睹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因此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此诗首联点出两人的生平遭遇,颔联表达了对他们的惋惜之情,颈联描绘了他们遗作的凄凉景象,尾联则总结了他们的命运。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充分表现了杜甫对这两位文学巨匠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