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班中侍从联,如公真合在甘泉。
何由魏阙催归诏,未到荆州去路边。
分外寡求应是福,静中有寿不须仙。
满斟玉色长生酒,烂醉庐峰五老前。

诗词原文:

文石班中侍从联,如公真合在甘泉。

何由魏阙催归诏,未到荆州去路边。

分外寡求应是福,静中有寿不须仙。

满斟玉色长生酒,烂醉庐峰五老前。

注释:

  • 文石班:指文官之行列,通常用于形容官员或知识分子的聚集地。
  • 侍从联:形容文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状态。
  • 甘泉:古代帝王的居所,这里比喻尊贵的地位或权力中心。
  • 魏阙:古时宫殿的门楼,此处代指朝廷或者官场。
  • 催归诏:催促回归朝廷的命令或者诏书。
  • 荆州: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区或者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
  • 分外寡求:意即不求名利,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
  • 静中有寿:指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长寿并存,意味着真正的长寿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长生酒:一种传说中的可以带来长寿的神秘饮品。
  • 庐峰五老:庐山上的五位仙人,这里可能象征着高洁的品质或某种精神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文官群体的聚会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和谐、尊贵氛围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甘泉”和“魏阙”等词汇,都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象征着地位与权力的中心。通过“分外寡求应是福,静中有寿不须仙”两句,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欲望、追求内心平和与长命百岁的哲学思想。结尾的“满斟玉色长生酒,烂醉庐峰五老前”,则将这种理想状态具象化,以美酒和仙境来象征人生的终极追求。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表现了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追求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