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几欲赋幽姿,才浅真惭秃角犀。
未可便教金粟尽,直须看到玉蟾低。
风吹香去天谁管,花趁人来我自携。
不对此郎时一醉,空令墓上揭征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录的。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新诗几欲赋幽姿,才浅真惭秃角犀」:这是第一句诗句,意思是想要写一首诗来描绘木犀树的优美姿态,但自己才疏学浅,无法表达出它的美艳。”新诗”指的是新的诗歌,”赋”是描写的意思。”幽姿”是指树木或花朵的美态。”才浅”表示自己的文学才能有限。”真惭”表示非常抱歉,因为自己的不足。“秃角犀”是一种比喻,形容自己的文学才华就像一只秃角的犀牛一样,没有光泽。
「未可便教金粟尽,直须看到玉蟾低」:这是第二句诗句,意思是说现在不能让金粟(金色的稻谷)全部落完,应该让它逐渐变黄,直至最后完全落下,就像月亮慢慢升起直到最明亮一样。这里的”金粟”指的是金黄色的稻谷,”便教”表示立即,”玉蟾”是月之别称,暗指月亮。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过程的喜爱与欣赏。
「风吹香去天谁管,花趁人来我自携」: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关于花香随风飘散的景象以及花与人互动的情景。”风吹香去天谁管”意味着当风吹过,香气四溢,似乎与天空无关,而是随风飘散。”花趁人来我自携”则表示花朵随着人的走动而轻轻摆动,仿佛是在跟随人的脚步。
「不对此郎时一醉,空令墓上揭征西」: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自己未能与知己共同饮酒的遗憾。”不对此郎”表示不与这位朋友一起喝酒庆祝。”时一醉”指的是偶尔的欢聚时刻。”墓上揭征西”则是指墓碑上的铭文被揭下来,这里可能指的是纪念逝去的朋友。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木犀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之美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