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声催急尽冠裳,尚听严更转警场。
何事君王虚小次,佩环垂玉立寒霜。

【注释】:

班声:指宫廷音乐。催急尽冠裳:催促人们穿戴好衣冠。何事:为什么?君王:指皇帝。虚小次:空着座位。佩环垂玉:佩玉环,垂着玉环。寒霜:指天气寒冷。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三年(808)冬,时作者任左拾遗、翰林学士。诗人以乐府旧题《郊庙歌辞。祀风》为题,创作了十首描写古代帝王郊祀宗庙的诗歌。此诗是其中的第十首,写皇帝驾临祭祀之地时的情景。

诗的前四句写祭祀开始时的场景,“尚听严更转警场”一句点明时间是在夜间,而天子之礼,自然要在黎明之前就开始了。“尚听严更”即“尚闻严更”,意思是说,听到宫中传来了更鼓的声音,说明天已微明,皇帝就要出发去祭祀了。“转警场”即“转严更”,“转”字有使……动起来的意思,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皇帝出发前,宫门里的更夫已经敲响了报时的钟声,把整个宫廷都惊动起来了。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含情。

下面四句写皇帝在郊祀过程中的情形。“何事君王虚小次”(为什么皇上坐在小席上)一句,是问语,也是反诘语。因为郊祀大典,天子亲临,当然不能像平日一样坐小席,坐小席只能说明皇帝没有亲临祭祀,或者不重视郊祀,这是不应该的。但这里却是“何事”二字,既表达了诗人的疑问,也表达了他的不满情绪。“佩环垂玉立寒霜”一句写皇帝在祭坛上的形象。“佩环垂玉”,是指皇后、太子等王公大臣身上佩戴的玉饰,“玉”在这里是借代词,泛指贵重物品,“垂”就是挂着的意思。皇帝在祭坛上,自然是身穿着龙袍,腰佩玉玺,头戴王冠,手中拿着象征皇权的圭璧,站在高高的祭坛上,面对着苍天大地,他的身影就像那凛冽的寒霜一样。这一句写得很形象生动,写出了皇帝在祭祀时的威严与神圣。

整首小诗写得简洁含蓄,语言朴实无华而意味深长,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一首很有特点的咏物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