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途缭重冈,病足倦游历。
山根得蒙泉,石盎贮深碧。
亭虚绕朱栏,绿净明水色。
老禅黄檗米,弃置久复忆。
振策望青云,清泉裂崖壁。
至今一掬甘,长饮山中客。
金鼎候松风,苍龙破圆璧。
醉腹浇彭亨,真味付泯默。
何当谋挈瓶,徙倚终日夕。
清甘不可嗽,猿鸟与同吃。
洗我两月尘,烂煮南山石。

酌明寂泉

修途缭重冈,病足倦游历。

山根得蒙泉,石盎贮深碧。

亭虚绕朱栏,绿净明水色。

老禅黄檗米,弃置久复忆。

振策望青云,清泉裂崖壁。

至今一掬甘,长饮山中客。

金鼎候松风,苍龙破圆璧。

醉腹浇彭亨,真味付泯默。

何当谋挈瓶,徙倚终日夕。

清甘不可嗽,猿鸟与同吃。

洗我两月尘,烂煮南山石。

译文:
在修途缭绕的重冈上,步履维艰,我厌倦了旅行。
在山根处找到了蒙泉,石罐里盛满了碧绿色的泉水。
亭子空荡荡围绕着红色的栏杆,清澈的水流映照出明亮的色彩。
年迈的老僧侣和黄檗米一样,被遗弃许久后又让我想起了他。
挥动马鞭望着高入云霄的蓝天,清泉冲刷着悬崖峭壁。
至今还能品味到泉水的甘甜,长久地享受着山中的隐士生活。
等待金鼎中的松风,仿佛苍龙冲破了圆形玉璧。
醉酒后腹部感到舒畅,真是难得的美味啊,它让人遗忘了世俗的烦恼。
什么时候才能像汲水时那样提携瓶子,终日徘徊在夕阳下?
清甜的水味让人不能咳嗽,连猿猴和鸟儿也会一起饮用。
用水洗掉了身上两月的尘埃,将南山的石头烹煮成汤。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翱的作品。诗的前四句描绘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他行走在崎岖的道路上,疲惫不堪,对旅行感到厌倦。然而,当他来到山脚,发现了一处泉源,那里的水质清澈而甘甜,令人心旷神怡。这种发现使他暂时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心中充满了喜悦。
接下来的几行诗继续描述了他在泉边的情景。他看到亭子周围环绕着红色的栏杆,池水清澈,映照着周围的景色。这种宁静的环境让他感到放松和愉悦。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些被遗忘的人和事,以及那些与他有着相似经历的老和尚。这些思考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美景和宁静的时刻。
他转向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他想象着清泉冲刷着悬崖峭壁的景象,这让他感受到了自然的壮观和力量。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曾经喝过的酒,那种美味和舒适的感觉让他感到愉悦和满足。
诗的最后一部分回到了作者的个人感受和体验。他提到了金鼎中的松风,仿佛苍龙冲破了圆形玉璧。这让他感到一种奇妙的体验和感受。他提到醉酒后的腹部感到非常舒畅,这是一种难得的美味,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烦恼。这种体验让他感到身心愉悦和满足。
作者提出了一个疑问:“何当谋挈瓶,徙倚终日夕。”他想要去追求那种能够带来心灵满足和平静的生活,而不是在旅途中奔波劳碌。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像汲水时那样提携瓶子,终日徘徊在夕阳下。这个愿望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