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双泉居,缥渺在寥廓。
仙人上丛霄,遗甃结飞阁。
广庭三百步,一木可四角。
刀圭分苍虬,鳞鬣自皴错。
至今风雨枝,疑有孤栖鹤。
王郎吹玉箫,飞凫下双屩。
时乘三峰云,来绕月城脚。
人生多乖离,未践绣水约。
知心念独君,时来慰牢落。
我欲从之游,何当解羁缚。

【注释】

①双泉:指双泉寺,在今江苏宜兴。

②缥缈:高远的样子。

③仙人:指晋代道士许逊(一称许道者)。他传说曾在山中修炼成仙,后因触犯天条而被迫离开人间,隐居在今浙江桐庐的双泉寺。

④遗甃(zhòu):遗留下来的砖瓦。

⑤苍虬(qiú):青色的龙蛇之类动物。

⑥刀圭(guī):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指玉制的雕刻品。

⑦苍虬(qiú)、鳞鬣(liè):皆用来形容树木或龙的形象。

⑧孤栖鹤:孤独栖息的鹤。

⑨王郎:指王昌龄,唐代诗人。吹箫:指王昌龄《从军行》中描写战士吹奏乐器的诗句。

⑩三峰云:指安徽黄山的奇峰。

⑪绣水:指浙江杭州西湖一带。

⑫慰牢落:安慰自己,使自己不再忧愁。

⑬我欲从之游:我希望能和他一起去游历名胜。

⑭何当:什么时候可以。

⑮解:解脱,放脱。

【赏析】

诗题中的“王天民”,即唐人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边塞诗人,曾官至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诗作以咏叹王昌龄归隐为题材。王昌龄一生多次出使边关,与杨贵妃关系密切,晚年被贬谪岭南,这首诗就是他在贬谪期间所作。

首联写诗人对王昌龄归隐旧地的向往之情,“双泉”指双泉寺,在江苏宜兴,“旧闻”表明诗人早有耳闻王昌龄曾在此修行,但未有机会亲眼见到。“缥渺”描绘了双泉寺的高远、幽静之状,也暗示了王昌龄修行的境界。

颔联写王昌龄隐居生活的清闲自得,“仙人”指王昌龄,“上丛霄”形容其飞升到天上。“遗甃(zhuò)”和“飞阁”都是描述王昌龄修行时留下的遗迹,“结飞阁”则形容这些遗迹犹如飞翔的阁楼一般。

颈联写王昌龄隐居生活的环境之美,“广庭三百步”表明其庭院宽敞,“一木可四角”说明庭院中树木众多,枝叶茂盛,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凉台。“分苍虬”形容树木繁茂如苍龙,“自皴错”则是说树皮纹理交错复杂。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王昌龄隐居环境的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其清雅生活的喜爱。

尾联写王昌龄隐居生活的情趣,“至今风雨枝”意味着无论天气如何变化,王昌龄总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乐趣;“疑有孤栖鹤”则是诗人想象王昌龄像一只孤高的鹤一样独立于山林之中。“时来慰牢落”则是诗人感慨自己无法像王昌龄那样自由自在地享受隐居生活,只能时常思念着他。

尾联还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敬仰之情,认为他能像王昌龄那样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向往的。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希望跟随王昌龄一起游历名胜的愿望,希望能与他共享这样的生活。

全诗通过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王昌龄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与王昌龄一起游历名胜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