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川过长林,路转无百里。
积雨断津梁,日乱十六水。
忽从冈阜间,稍得千家市。
凌晨上仙祠,遂作折屐喜。
水流自汪湾,山亦甚雄伟。
小邑颇下临,扰扰屯聚蚁。
一笑相与言,黄冠有仙子。
为言庭前菊,霜馀烂黄蕊。
采之制颓龄,可以坚发齿。
不须事虚旷,至道亦良迩。
神仙固可学,吐纳乃馀事。
斯言虽甚简,中亦含妙理。

【注释】麻川:地名。过:经过,越过。长林:长满树林的地带或地区。无百里:没有一百里。积雨断津梁:因连日大雨而冲断了渡口和桥梁。乱:混乱。十六:指“十六水”。冈阜:山岗丘陵。稍得千家市:逐渐看到了几百户人家的集市。凌晨:清晨。仙祠:供奉神仙的祠堂。折屐喜:高兴得将鞋子都折了。汪湾:积水处。扰扰:喧闹的样子。小邑:小城。下临:接近水面。屯聚蚁:聚集成堆的蚂蚁。一笑:开怀大笑。黄冠:道士的帽子。庭前菊:院子里的花。霜馀烂黄蕊:被露水打湿后,花的颜色变得很鲜艳。制颓龄:延缓衰老。可以坚发齿:可以使头发变黑发亮。虚旷:空虚寂寞。至道:最好的道理。神仙固可学:学神仙是可以的。吐纳:呼吸吐纳,是道教修炼的一种方法。馀事:次要的事情。斯言:这些话。

【赏析】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春末夏初,诗人在江西铅山麻川过长林,经长林、仙坛宫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感叹和遐思。

第一联:“夜宿长林明日游仙坛宫”,点出时间是在夜晚。“长林”即长林寺,位于今江西上饶县境内,为古代名胜地之一。“明日”表明这是诗人第二天的行程。“游”字表明这是一次旅行。第二联:“麻川过长林,路转无百里。”写诗人从麻川路过长林寺后,发现路途十分遥远,没有百里之遥。这两句诗既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又表现了诗人的惊叹之情。

第三联:“积雨断津梁,日乱十六水。”描述的是诗人行至半途,突然遭遇暴雨,道路中断,无法前行。这里用“积雨”二字形象地写出了雨水之多,用“乱”字写出了雨水对道路的冲刷和破坏,用“十六水”形容河流众多,难以计数。这一句既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焦虑之情。

第四联:“忽从冈阜间,稍得千家市。”描述了诗人从山岗之间走出,逐渐看到了几百户人家的集市的情景。这里的“稍得”一词,既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也表明了他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好奇之心。

第五联:“凌晨上仙祠,遂作折屐喜。”写诗人清晨到达仙祠,高兴地折下了鞋子。这一行为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也暗示了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期待。

第六联:“水流自汪湾,山亦甚雄伟。”描写了河水流淌到洼地,山峰雄伟壮观的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震撼和敬畏之情。

第七联:“小邑颇下临,扰扰屯聚蚁。”描述的是一个小县城,临近水面,人们聚集成群地生活着。这里的“扰扰”一词,既表现出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华,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八联:“一笑相与言,黄冠有仙子。”写诗人与当地人开怀大笑,交谈起来,发现他们中有位仙女般的人。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与当地人之间的亲切交流,也表达了他对仙女般人物的欣赏和向往之情。

第九联:“为言庭前菊,霜馀烂黄蕊。”描绘了仙女所说的庭院前盛开的菊花,霜后花瓣更加鲜艳夺目的场景,既是对仙女所言的回应,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歌颂。

第十联:“采之制颓龄,可以坚发齿。”写仙女建议采集菊花制作草药来延缓衰老,使头发变得更加乌黑亮丽。这一句既反映了仙女的智慧和见识,也表现了诗人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和向往。

第十一联:“不须事虚旷,至道亦良迩。”意思是说不必追求虚无飘渺的境界,最好的道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也鼓励人们积极追求真理和美德。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感人。通过描绘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仙女的塑造和描绘,展示了一个理想化的仙境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与神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