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雪天漫漫,厚地欲裂江水乾。
悬知北客未省见,太古以来无此寒。
冰檐垂笋风撼屋,布衣生棱体生粟。
老翁炙手厌朱门,明朝晨暾更堪曝。
注释:
朔风吹拂着飘飞的雪花,天空一片寒冷,大地似乎都要被冻裂了。
我深知北方来的客人,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寒冷,从太古时期就未曾有过如此寒冷的时候。
冰檐下生长着竹笋,风吹过来会震动屋檐,布衣上生出了棱角,身体也感觉起了粟粒般的疼痛。
年老的先生讨厌朱门中的炙手可热的生活,明天早晨的太阳更应该晒得人难以忍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逃到四川,写下了这首描写四川冬日寒冷的诗歌。
首句“朔风吹雪天漫漫”,描述了天气严寒,雪花纷飞的景象。这里的“朔风”指的是北方吹来的寒风,“漫漫”形容大雪纷扬的样子,给人一种寒冷和压抑的感觉。
次句“厚地欲裂江水乾”,进一步描绘了四川冬天的寒冷程度。这里的“厚地”指的是大地厚实,承受着严寒的考验,而“欲裂”则形容大地因为寒冷而几乎要破裂。“江水乾”则形容河流由于寒冷而结冰,变得干涸。
第三句“悬知北客未省见,太古以来无此寒”,诗人感叹自己对于这种极端寒冷的环境并不熟悉,这是自唐以前未有过的寒冷景象。这里的“北客”指的是北方来的游客或者文人,他们可能从未经历过如此寒冷的冬天。
第四句“冰檐垂笋风撼屋,布衣生棱体生粟”,继续描绘了四川冬天的景象。这里的“冰檐”指的是屋顶上覆盖着冰雪,“垂笋”则是形容竹子在冰雪中的姿态,仿佛是在风中摇曳。“布衣生棱体生粟”则形容人们穿着布衣,身上生出了棱角和粟粒般的疼痛,形象地描绘了冬天的寒冷给人们带来的困扰。
最后一句“老翁炙手厌朱门,明朝晨暾更堪曝”,诗人以自己的感受结束全诗。这里的“老翁”指的是年迈的老人,他们因为冬天的寒冷而感到不适,甚至讨厌朱门中的暖意,宁愿在朝霞中暴晒。这里的“朱门”指的是富贵人家的豪华大门,象征着温暖舒适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极端寒冷天气的感受和对自然现象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