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醪有何好,所贵资清欢。
如何毕阮辈,头没杯案间。
我饮但涓滴,而作饮酒篇。
儿曹见之笑,谓我狂且颠。
政应坐自失,说梦痴人前。
一酌忧已亡,再酌当陶然。
此意但自得,此理讵可言。
万古一渊明,何由与之论。
【注释】
浊醪:指劣质的酒。资清欢:借以取乐。毕阮辈:即“毕”与“阮”二字连读而成,指阮籍一类的人物。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一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他出身于仕宦之家,但因不满当时黑暗的政治现实,遂辞官隐居乡间,过着恬淡的田园生活。
【译文】
浊酒有什么可好?所贵的是能借饮酒取乐而已;
如何能够像阮籍那样醉死呢?头却倒在酒杯之间了。
我只饮些清淡的酒,便写《饮酒》诗篇;
小儿辈见到我,都讥笑我是狂人。
我应该自己感到失态,在痴人说梦前就自惭形秽。
一酌而忧消,再酌而心旷神怡;
这道理自己领会便好了,何必言传?
万古流传一个隐士,哪能与他相提并论?
【赏析】
此组诗为作者在归田之后所作,共有七首。此为第三首。此诗作于公元421年(永初二年)作者归田后,其时已过半生坎坷。
首联二句说:“浊酒有何好?所贵资清欢。”意思是说,虽然有酒,但喝下去也不过如此罢了,关键是要能借酒浇愁,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颔联二句说:“如何毕阮辈?头没杯案间。”意思是说,我这样饮酒,怎么比得上阮籍呢?他喝醉后倒在床上,不省人事。
颈联二句说:“我饮但涓滴,而作饮酒篇。”意思是说,我虽然只是喝了点酒,但也写了不少关于饮酒的诗篇。
尾联二句说:“儿曹见之笑,谓我狂且颠。”意思是说,我的这些诗篇,他们见了会笑话我,认为我是狂人。
尾联二句的意思是说,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应该保持内心的清醒,不要做这种无谓的自我解嘲。
这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