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饱卧春草绿,一牛下坡引黄犊。
长安可笑人海中,眼前见此三觳觫。
诗翁老去饥满腹,归把春犁岂非欲。
人生所愿能几何,百亩良田一牛足。
诗句原文:
一牛饱卧春草绿,一牛下坡引黄犊。
长安可笑人海中,眼前见此三觳觫。
诗翁老去饥满腹,归把春犁岂非欲。
人生所愿能几何,百亩良田一牛足。
注释解释:
- “一牛饱卧春草绿”:“一牛”指的是第一头牛,它已经吃饱躺在绿色的草地上。这里的“春草绿”形容草地的颜色和生机。
- “一牛下坡引黄犊”:第二头牛正在下坡,牵引着一头小黄牛。这里的“引黄犊”说明这头小牛是黄色的,并且可能是由那头大牛牵引着。
- “长安可笑人海中”:诗人通过对比来形容自己的境遇,长安城(古代的都城)在人群中显得渺小而可笑。
- “眼前见此三觳觫”:诗人看到这三头牛因恐惧而颤抖的景象,觳觫是古汉语中的表达,意为动物因恐惧而表现出的行为。
- “诗翁老去饥满腹”:这里的“诗翁”可能指的是一位年迈的诗人,他年纪大了,饥饿感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
- “归把春犁岂非欲”:诗人想要回归田野,耕种春耕,这是一种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人生所愿能几何”: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愿望和追求,但这种愿望是非常有限的,如同一个数字一样有限。
- “百亩良田一牛足”:百亩良田意味着广阔的土地,一牛足以代表所有的耕作和生活所需,显示了简朴而满足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田园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其中,“一牛饱卧春草绿,一牛下坡引黄犊”两句生动地捕捉了春天的气息和牛的活动情景,营造出宁静而温馨的画面。通过“长安可笑人海中,眼前见此三觳觫”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处境与社会背景相对照,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最后两句“诗翁老去饥满腹,归把春犁岂非欲”,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农耕文化的尊重。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